作者:钟恢万 杨柳
苏东坡突围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11期
摘 要: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从字面上看是游山玩水,造访名胜古迹,其实则是在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相互交融中,在饱含深情的文化苦旅中挖掘沉积千年的人文内蕴,以理性、深邃的目光,追寻华夏文化本源、历史精魂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寻根;文化本源;历史精魂;人文关怀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它拓宽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走向,给当时的散文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余秋雨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蕴含的“寻根”情结,读者能依稀看见他思索文化的心灵历程。余秋雨以文化为主题对散文创作进行细微的渗透,这种“寻根”情结,其实是一种对华夏文化本源、历史精魂、人文关怀的追寻。
一、追寻华夏文化本源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带给读者不安和忧伤。余秋雨的散文正具有这种品格,《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散文,融合了文化与反思,造就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独特魅力。
1.对华夏文化的千年之恋
余秋雨对中国文化可谓爱之深,恨之切,他把一切都归结于文化,并试着寻华夏文化的一种本源,在“寻根”中以至不无夸大文化的功用和文化的完美性能。在余秋雨身上,有一种深深的文化情结。余秋雨把华夏文化摆在文明的重要位置上,其文化情结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显露出来。
余秋雨先生随着一路苦旅,探寻到了“文化本源”与“精神故乡”。《道士塔》《阳关雪》通过对一个个古老名胜的追根溯源及形象化的追忆和再现,描述了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沉浮沧桑,在浓重的抒情笔触中寄托了对历史的感叹。在《乡关何处》中,他写道:“我觉得真正到了自己的故乡。”故乡是一种精神符号,乡愁是一种情结,是游子的心灵牵挂,是文人搭建的精神家园。余秋雨在《牌坊》《华语情结》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内涵,探索华夏文化的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命运,在
探索中追寻、拾取文明的碎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