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背景资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诗经→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宋词简介: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作词又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琴趣等。 
词有词牌,即曲调。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
词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
“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宋词风格:
豪放派:以苏轼 、辛弃疾为代表,多写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多写闺情、离愁、闲绪。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
•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    原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解说柳永: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
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才把他发送了。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旷世奇才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林语堂 《苏东坡传》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诗中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东坡(1036—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于词豪放,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
人生起伏: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此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苏东坡突围③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杭州苏堤)
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五十九岁贬惠州。六十二岁贬儋州。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解说苏轼:
    用词来凸现英雄人物,在词坛开辟豪放一派,苏轼这个首创之功,值得大书特书。从苏轼起,词才从歌楼酒馆里唱着玩儿的风流小曲,开始变得讲究身份,敢与诗平起平坐了。他是词坛的千里马,他是杀入词坛的赵子龙。任何难于驾驭的题材,在他面前也不敢不俯首投降。他那支能唤醒春风的笔,点向哪里,哪里就是万紫千红的花坛。
    如果没有那一场以杀死歌声为快的,苏轼这个旷世奇才,该会在词中留下多少欢声笑语,供后人吟咏。然而,历史不接受假设,苏轼只能在历史的回音壁前,唱出自己的悲哀、悲愤和无穷的悲郁。其实,苏轼根本不可能像李白那样,说走起身就走,因为到宋代,已经不是“大道如青天”的时代,已经不允许跟着感觉走了。
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如今,他依然坐在四川老家三苏祠这里构思诗词;站在第二故乡海南这里观照人生;又静静地卧在河南郏县这里净化他一生的悲苦。苏东坡这个名字,将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千秋才女李易安——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解说李清照:
古代寥寥可数的女诗人,能毫无愧与第一流的男性诗人比肩而立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秋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颇有名气的学者和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著《金石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清照从小就才华出众,诗和散文都很出,还擅长书画,词更是宋词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善于把口语锤炼得浅切平易、活泼动人,富于表现力,用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像。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名篇。关于这首词,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据说赵明诚读到这首词后,既欣赏又不服气,他一气写了五十多首,把这一首也夹在里边,请朋友评定高低,那个朋友认为五十多首词中,只有三句是神来之笔,那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这时李清照43岁,这一翻天覆地的变故,彻底惊破了她温馨的小夫妻梦,她带着十五车书,随难民潮逃到江南,三年后丈夫去世了。在古代,一个女人中年丧夫就等于失的孤雁,时时处处都受着灾难的窥伺。她孑然一身,流寓在杭州,绍兴和金华一带,在她的词中,早年那种清脆可口的闲愁再也不回来了,剩下的只是凄厉和苦涩。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
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古代词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终于就这样在孤寂中沉落了,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遗憾。
一代豪杰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易安和幼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