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的沉着,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知道这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写的,一直喜欢这段话。今天读先生的《文化苦旅》——黄州突围,终于到这段文字的出处。
  对于苏东坡最初的认识,来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说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全才最可爱的男人,于是一直崇拜和景仰。今天看先生的《文化苦旅》——黄州突围篇,东坡的悲惨遭遇和经历,竟让我几次泪目。
  苏东坡一生走过和流放过许多地方。这些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但是僻远的黄州却给了他最大的惊喜和震动。
  他来到黄州之前,正陷入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案件中。我们也许会猜测,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时代的无上骄傲,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的珍惜他,虔诚的仰望他。事实恰恰相反,无数卑劣文人与小人的嫉妒、诽谤和诬陷,让
这个旷达、单纯的男子不知身犯何罪,竟让差人用绳子捆扎着,像驱赶鸡犬一样,走在示众的路上!
苏东坡突围
  “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于是,那个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在牢房里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许多他昔日的好友竟在他危难时悄悄地躲避了。但是毕竟有勇敢之人,仗义之人。
  杭州的父老乡亲在他入狱后公开做了解厄道场,求告神明保佑他。
  狱卒梁城,知道他是个大文豪,无人时尽力照顾他的生活,连每晚的洗脚水都为他准备了。
  他的朝中好友,甚至他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也仗义执言。
  最动情的是那位太皇太后。
  如此形势下,皇上释放了苏东坡,将其贬谪黄州。
  由此看出黄州对苏东坡的重要。
  在黄州的日子,凄苦的生活,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将内心寄托于无言的山水,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明,“他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在无情地拨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是佛教让他习惯于淡泊与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与生命的原始意味。
  也是在这时候,他自号“东坡居士〞,完成了由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艺术与才情又获得了一次蒸馏与升华,他真正成熟了。
  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文字,秋雨先生对他蜕变后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