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困境与突围——联读前后《赤壁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前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明晰“赋”的发展历程,掌握“赋”的文体特点,鉴赏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表达特,感受其整饬之美。
  3.领会作者与山、水、风、月等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体会作品写景、抒情、言理结合的特点,感受作者旷达超脱的个性和情怀。
  学习准备:
  1.熟读前后《赤壁赋》,背诵《赤壁赋·壬戌之秋》;
  2.掌握重点和疑难字词,梳理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大致疏通文意;
  3.观看《苏东坡》(央视纪录片频道)第3集“大江东去”片段。
  教学过程:
  导入:
  苏东坡,提起这位作家,他何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仅凭其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恐怕不至到此地步,更多的读者感怀于其旷达的人生姿态,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正如林语堂曾经描述苏东坡:“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情感之弦的振动’,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苏轼就是一个的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这样的苏轼形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从前后《赤壁赋》中寻答案。
  任务一:以诗话人:共阅苏子平生。
  1.朗读苏轼诗作,回顾作者生平。
自题金山寺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21岁)进士及第,仕途历经三朝。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
  【点拨】
  该诗是晚年苏东坡遇赦后于回程途中所作。途中他返顾一生,写下此诗,看似满目苍凉、自叹飘零的背后,又可见苏轼心灵的丰厚力量。苏轼一生多次外放任职,如任杭州通判,任徐州知州等。但在其人生暮路的诗歌中,他却将“平生功业”归于三处贬谪地。是叹息,也是调侃。而苏轼三处贬谪地中,黄州可以说是最为特别的一处。
  黄州:现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名为团练副使,实为监管。历经第一次严重政治打击的苏轼在黄州成就了其创作的巅峰。在此地,“一词二赋”横空出世。可以说,黄州时期是确立苏轼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重要篇章。
  惠州:在今广东。在惠州岭南,苏东坡曾书写下最为人称道的《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许是无论何处都甘之如饴的乐观姿态再次激起了朝中政敌的怨愤,笑谈着“吾心安处是故乡”的苏轼又一贬再贬,最终去到了与朝廷相隔海角天涯的瘴烟之地——海南。
  儋州:在今海南,苏轼人生的最后一个贬谪地。即使到了海南,苏轼依旧保持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心境。在苏轼来到儋州之前,该地教育不兴,物质生活匮乏。直至苏轼到此,办学堂,介学风,海南终于有进士出现,因此到现在,苏东坡都可谓是当地第一文化名人。
  2.完成千古人物——苏轼专题展:黄州时期的元丰五年是苏轼创作的高产期,闻名后世的“赤壁三绝”,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均在此产生。现请
你根据所整理的资料(包括苏轼作品及相关衍生材料等),确定各特展的主题名,以小组为单位,并撰写相应宣传语,不多于150字。
  【示例】
  诗词文章专题:扣舷而歌,苏子突围;
  笑谈千古,赤壁风流。
  宣传语:苏子文章,尽得天下其妙;仰其高姿,望承风采余绚。世人钦佩苏轼的品格,也为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所倾倒。读苏轼“赤壁三绝”,识尽人间悲喜,看到人生大幻灭的精神涅槃。
  书法:一帖妙笔丹青,但留雪堂余韵。(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所作。)
(黄州寒食帖苏东坡突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宣传语:
  《寒食帖》的杰出就在于它既包容了苏东坡书法扁平的“石压蛤蟆”之讥和肥厚的“墨猪”之嫌的风格和技巧,又超出了它平时书写的水平,可谓神来之笔。运笔顿挫提按,字迹跌宕起伏,墨迹的变化犹如命运的起伏。可以说,《黄州寒食帖》的流传,让我们从又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窥见苏子在黄州这一段人生至暗时刻的独特心境和特殊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