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捡语言多处行
摘要:脱离实际、局限于书本的语文教学已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更要切合聋生实际,加强实用性、趣味性,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掌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聋校语文教学将会更有效。本文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使语文生活化,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35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知识,因而学习的本质即生活。长期以来,聋校语文教学囿于课堂,局限于课本,无论是从教学的成效看,还是对聋生的发展而言,都显得非常落后了。
语言文字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听力障碍,聋生学习语言时会遇到语法、表达上的种种困难。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将有助于聋生的语文学习,也是聋生适应主流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
发展、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
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门艺术。笔者将从两方面阐述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
一、课堂是生活的再现
1. 留心聋生生活,巧设情境理解
听力的障碍制约了聋生的语言学习。由于缺乏听力语言环境,聋生的语言基础差,语言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认识事物多以简单、具体的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聋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化抽象为具象,引导学生理解。
如“刺眼”一词,可以辅以理解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是舞台的灯光、夜晚的车灯。由于大部分聋生寄宿学校,生活经验有限,尤其是低年级聋生,对舞台、车灯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这时候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中午,人们抬头仰望,常常不由自主地伸手遮挡刺眼的日光。而晚上,学生们躲在被窝里看书,值日教师乍一掀开被窝拿手电筒照射,学生顿时会觉得刺眼。这些是每个聋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只有抓住聋生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实例,才能使聋生真正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教学要求教师留心聋生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情境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这需要教师预设情境,令学生体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天气渐渐凉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三年级聋生还没有遇到过“商量事情”的情况。因此,在课前笔者不留痕迹地预设了一些情境:学生甲就要过生日了,笔者让学生一起商量送什么礼物给他;班干部选举中甲和乙都特别优秀,笔者让学生商量选谁做班长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再加以提点,使学生理解“商量”的含义,从而理解课文情境。
2. 优化课堂沟通,趣味教学过程
课堂是一个社会体,一个特殊的人际环境,是以其特别活跃的生命力展示人生智慧光彩的场所。教师应极力创设一个趣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获得交际经验,实现生命成长。
生活化的课堂是沟通良好的课堂。要求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媒体之间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有效沟通。教师应尽量丰富课堂语言,以谈话、开放性提问为主,打造生活课堂。如“这段话
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是一个封闭性问题,这样提问显得机械、僵硬,脱离生活,属于典型的“教科书语言”。如果改成“读了这一段,你觉得事物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这种谈话式问答将更亲近学生,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幽默、平易近人的课堂语言,有利于师生沟通的顺畅流利。
课堂沟通中生生沟通也占据很大的比重。生生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这里教师要做好小组的分配,确保每个小组内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聋生之间手语沟通较普遍,有时甚至连听人教师都不能融入其中。听人教师要走进学生,参与他们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之中学习语法、理解词句,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获得思想交流。
课堂沟通是多形式的,展现的是一个趣味的教学过程。针对聋生形象思维发达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演示(包括多媒体演示、动作演示、场景演示等直观手段呈现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月亮湾》一课中有许多方位概念: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过了桥,是一片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很多聋生对词句尚不理解,要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方位图无异于火中取栗。图片可以清晰、直观地帮
助学生理解月亮湾的地理方位,也更符合聋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多媒体技术是教教育教学的一大突出进步。许多抽象的语文问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化为具象。
3. 加强迁移训练,学会活学活用
语言是聋生融入主流社会沟通的工具。由于聋生的日常用语——手语没有语法规则,聋生在与听人交流时常常表达不当,词不达意或是语法结构混乱。语文课堂应着力培养聋生的语用能力,加强语用训练。教师在讲解词义时,应尽量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说句子,学会恰当的表达。而教师可以提供范句,或出示情境以供学生参考。
书面语也是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很多聋生会说,但不会写。原无锡聋校校长宋鹏程(聋人)曾说过:“从广义上来看,书面语能解决聋哑人生活各方面交流的困难,引导聋哑人走向广阔的天地。”然而书面语学习缺少了口语的基础,将面临巨大的障碍。这要求教师不断强化书面语的训练。在书面语训练上,不宜选用过于生僻的题材,应结合聋生生活需要进行选材。比如,怎样自我介绍,怎样和超市售货员交流,学写留言条等,都是比较实用可行的题材。
众所周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
要真正“让语文回归生活”,就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聋生建立起语文思维,培养用语文的方法去感悟生活的意识。
二、生活处处皆语文
1.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可利用的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文化长廊——用于展示文化作品,学生优秀习作、师生书法作品、立志故事、名言警句、诗歌集锦等。文化长廊要常常更换内容,主题贴近学生,使学生能“吃饱吃足,汲取营养”。校园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一般来说,聋校建筑更注重彩,给人以强烈的形象力。校园之中,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角落,这些不显眼的角落里的物名校牌、警示标语都是学生识字识句的好地方。“自强、自立”“阳光、自信、感恩”这些语言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更是鼓动聋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