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
  下面是
  【篇一】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
  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
  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
  在二战中,面对这样*的人,又何止千万。
  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
  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
  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
  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
  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
  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
  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
  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彩。
  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
  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
  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
  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
  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
  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
  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
  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
  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
  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
  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
  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
  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
  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
  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
  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声。
  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的野蛮*,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
  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
  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思想内容。
  2、通过引文和正文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能概括文章思想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意味深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3、感受作者强烈的对和平呼唤的心声以及对法西斯野兽行径的愤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引文,对应正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仔细体味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二战有关背景资料。
  设计思路
  文章篇幅较长,分为引文与正文两大部分,正文分四个部分。
  整体把握全评论人引文和正文的关系入手。
  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体味描写和议论的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1年10月21日,顺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不城,德国纳粹分子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
  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学生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那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
  作者参加了一产供销,并记述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下面跟随作者,我们也来参加那次悼念活动吧。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八个同学分两级分别朗读正文的四个部分。
  朗读交流,师生及时点评。
  2、正音
  3、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刚才所读正文四个部分,说说萨特这们说的原因。
  要点归纳
  历史定格的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德国纳粹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回忆这一血腥*令人悲哀且愤怒。
  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的悼念活动中,人们控诉纳粹暴行,抒发和平心声,惨痛的历史更给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之心。
  仅作参考。
  三、语言揣摩。
  请试着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说说它们的意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
  这一节课,我们要深入地理解文章。
  从一些有意味的描写句和议论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其深刻含义,进而可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言揣摩。
  文中有一些描写和议论的句子,它们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或阐述观点,请分别出一个,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归纳
  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提示两字一句,渲染悼念活动的悲哀气氛,烘托人们此刻沉痛的心情。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历的血腥*令人悲哀愤慨;记取历史教训,热爱和平,追求美好,责任在肩。
  历史的又是
  现实的,悲哀的又是美丽的,真实的又是荒谬的。
  三、探究思考。
  1、300个孩子,如果没有被*,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发言。
  2、悼念会上,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请说说小诗的作用。
  讨论归纳
  诗人以简练的文字组合了孩子们被*前的生活片段,突现了他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的梦想和秘密,由此反衬了法西斯的野兽暴行,更是对纳粹野兽暴行声泪俱下的控诉。
  四、总结归纳。
  生活在现在的如你们一般的孩子真是幸福,让我们不忘历史,记取教训,莫让悲剧重演,追求美好,热爱并维护和平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
  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
  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
  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探究文章主体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感知文意;理解引文与正文的意义关联,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揣摩语言,体味其丰富的内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如恶魔一样吞噬了无数的生灵。
  法西斯如泯灭人性的怪兽,如一部开动着的*机器,中国南京30万不眠的英灵,南斯拉夫7000个善良的灵魂,仍在无声地控诉着法西斯的罪恶。
亲爱的妈妈4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历史为之颤栗,然而历史不能遗忘,罪恶不能遗忘。
  今天我们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去感受南斯拉夫每年10月21日举行的盛大祭奠活动那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设计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
  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声。
  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作家及相关资料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体四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本文的叙事脉络。
  1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2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明确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
  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
  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
  第二部分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
  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
  第四部分写参观纪念馆,从摘录的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看出。
  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学生筛选文中一些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默读,悉心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小组长记录总结。
  3各组选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法西斯*的野蛮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和崇敬,对法西斯分子的刻骨仇恨。
  4提问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课文还联系到南京*。
  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
  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
  作者这样写,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四、聚焦引文,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
  1学生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明确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2提问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学生明确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3提问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学生思考,明确萨特的话是全文的引子,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
  *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血腥*,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
  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
  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五、探究思考,体味标题的新颖独特
  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不好。
  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
  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六、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6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7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
  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学生吟诵这些句子,悉心体味它们的深层含义。
  选8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
  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
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其实并不矛盾。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4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
  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
  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
  7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
  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
  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
  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
  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七、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文正文
  沉重法西斯的残酷
  美丽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