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简介)
  立秋节气有什么特点
  立秋节气的特点是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天气虽热,但是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已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进入秋季后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节气有哪些风俗
  立秋的风俗有祭祀土地神、啃秋瓜、贴秋膘、晒秋等。
  1、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啃秋瓜: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意思是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认为胖才是健康,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4、晒秋: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习俗
  1、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
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立秋的古诗  2、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3、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4、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
、闹肚子。
  立秋谚语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立秋古诗词
  《立秋》
  作者:吴藕汀
  檐果栏花落叶惊,
  瑶池仙种正滋荣。
  立秋欲试鸣虫候,
  砚北先听蝈蝈声。
  《立秋》
  作者: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览镜》
  作者: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早秋客舍》
  作者: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立秋日》
  作者: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作者: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岳州看黄叶》
  作者: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