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2、能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在聆听音乐作品和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中,逐步加深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准备:CD机、光盘、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参加了校歌合唱比赛,亲身感受了合唱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的学校的同学合唱比赛的录像吧,看一下他们是怎么样演唱,怎么样表现歌曲的。(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从120”开始)
看看,他们的表现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们很专业,用了钢琴伴奏,分了声部,演唱也有方法。)同学们听过这首作品吗?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吗?
(抗日战争时期)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八年抗战,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他们不仅侵占我国领土,还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烧杀淫掠。除此之外,日军还使用细菌武器和毒气弹来屠杀中国人民,可谓丧心病狂。这是著名的南京大屠杀。)在当时,很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2、展开阶段
1)完整播放《保卫黄河》,欣赏后回答:这首合唱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激昂、铿锵有力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齐唱、轮唱)
2)介绍创作背景: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日救亡宣传队前往延安,经过黄河沿岸,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光未然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他说“我有信心把它写好”。后来冼星海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整整八个乐章,才思泉涌,夜以继日。同年在陕北首演,并在各地演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便传遍了全国。
为什么这首歌曲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作品表达的意喻是什么?(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当时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为抗日发出的怒吼。)
3)欣赏《保卫黄河》(殷承宗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这部作品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的。完整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变奏?营造了怎样的画面?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音调?(旋律展示主题旋律)
请学生谈谈在欣赏的过程中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主题一共变奏了八次,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时而表现硝烟弥漫、战马奔腾、千军万马,时而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尾声以《东方红》的旋律掀起了又一高潮,表现了亿万人民在的领导下奋勇前进,抗战必然胜利。
4)感受和体验了《保卫黄河》的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的音响效果,同学们来谈谈合唱曲与协奏曲的异同,你喜欢哪一种形式?为什么?
合唱曲: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象
协奏曲: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欣赏半个世纪前的舞蹈《保卫黄河》的录像。
6)全体齐唱《保卫黄河》(媒体展示歌词),再一次亲身体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带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结束阶段
《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我们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今年3月份,日本遭遇了大地震,引发了海啸、核辐射等一系列的灾难。我们国家第一时间派军队援助,也给了大量的物质支援,这是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国家一定会这样做的。但是,掩盖历史我们不能容忍,他们的教科书里把这段历史给篡改了;参拜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现在学习这课是珍视历史,呵护历史的记忆。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的历史,才有可能远离黑暗和罪恶。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和交流。
东方红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