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的《打靶归来
作者:沈海涛
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12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直到现在,这首创作于1960年的歌曲《打靶归来》仍然时常响起在我们的耳边。歌词简练、质朴,贴近战士们的现实生活;旋律清脆、激昂,朗朗上口。歌曲一面世就受到了战士和大众的普遍欢迎,至今仍传唱不衰。
        歌曲的创作者是王永泉,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打靶归来》《我当上解放军》《志愿军的铁匠炉》等数百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关于歌曲的创作过程,王永泉的儿子王音说:经常听父亲给我讲《打靶归来》的创作经过。那是1960年初,部队完成了施工任务,军事训练即将开始,父亲想结合部队的军事训练写首歌,就开始在心里琢磨起了歌词。正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军区发来了一本《部队文艺创作选》。在这本书里,父亲看到了一首牛宝源同志的诗……”原诗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歌声满天飞。王永泉把第四句改为了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并又增写了两段词:
歌声飞到家乡去,父老们听了笑眯眯,人人夸来人人讲,说他们子弟有出息。歌声飞到北京去,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法数第一。他把稿子念给首长和战士们听,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删掉了歌聲飞到家乡去,父老们听了笑眯眯几句,只用了后四句。
        在歌曲的曲调方面,王永泉根据当时战士们的喜好和部队歌曲的需要,决定写一首带有陕北民歌特的进行曲。王永泉当时还只是个业余作曲家,也不了解陕北民歌,最终是一边哼着《东方红》,一边把这首《打靶归来》创作出来的。这首歌的一个特是将其中的一段简谱直接唱了出来,这大大增加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充分地体现出战士们自豪喜悦的心情。王音回忆说,王永泉当初曾运用过”“哎嗨哟等语气词,但听起来不自然、不和谐,而且战士们学唱的时候比较难,唱的时候也不容易唱齐。在反复试唱修改中,他猛然想到教战士唱歌时都是先教简谱,战士们也喜欢唱简谱,何不用简谱发音直接唱呢?于是就有了今天歌曲中将简谱直接唱出来这样的唱法。在歌曲的最后还加了一句口令东方红的歌词“一、二、三、四。加口令的目的有二:一是歌曲所反映的生活的需要,在打靶回来的路上唱歌喊口令是部队的老习惯了;二是给人一个完全结束的感觉。
        歌曲的另一位作者,也就是那首诗的原作者牛宝源,18岁参军,当的是坦克兵。他当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十分上进,书不离手,平时喜欢将连队发生的好人好事编成快板、相声。19593月,牛宝源所在的连队在大连海滨一个叫黄龙尾的地方进行实弹射击。一天傍晚,牛宝源在靶场看见一队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扛着,拿着靶,唱着歌,胸前戴着大红花,精神抖擞地走在夕阳里。牛宝源被这幅壮美的画面所吸引,一首小诗便油然而生: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回到营房,牛宝源将诗进行了修改,并加上了题目打靶归来,然后寄给了军内报刊,不久便被刊载了。
        王永泉将其编曲成歌后,在1960年夏天为纪念聂耳逝世25周年与冼星海逝世15周年而发起的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中,《打靶归来》荣获了一等奖。这首歌因此迅速走向了全国,广为传唱。《打靶归来》被谱成了歌,而且还获了奖,牛宝源最初并不知道此事。1960年的一天,他偶然从收音机中听到了《打靶归来》,忙去到歌曲的唱片,看见上面印有自己的名字,他万分欣喜。对于歌曲《打靶归来》,牛宝源谦虚地说:这首《打靶归来》主要是曲子谱得好,歌词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在练兵场上的感受和对军营生活的感受,是部队的生活给了我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