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泉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指的是西周实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获得鲜卑贵族支持 
C.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                    D.维护汉族人民利益
3、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从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 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古建筑”指的是(  )。
A.长城              B.故宫              C.洛阳桥            D.赵州桥
51683年夏,率清军渡海、为统一台湾做出重大贡献的泉州籍历史人物是(  )。
A.俞大猷            B.郑成功            C.施琅              D.李光地
6、法国皮诺家族2013426日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
失海外的两件文物(见图1)。导致它们流离失所的历史事件是(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圆明园青铜兔属和鼠属 
7、反映19世纪70年代有关历史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返,湖湘子
弟满天山。”其中的“大将”是指(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岳飞              D.邓世昌
8、图2是沈泊尘先生创作的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1919年)
C.北伐战争
D.西安事变
9、黄岩岛(副名:民主礁)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元朝政府发现并在地图上标注该岛。南京国民政府将其命名为斯卡巴罗礁;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命名为民主礁。这一年是公元(  )。
A.1944          B.1945            C.1946            D.1947
10194811—19491月,山东莱阳一位民工在小竹竿上刻着他支援前线所经过的山
东、江苏、安徽三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他支援前线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歌词反映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B.1949101日开国大典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2年底基本完成
12、美国一位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是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主要是因
为周恩来在会上提出(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平等互利原则
13、宋英的是“二炮”文工团的演员。“二炮”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A.海军部队          B.陆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14巴基斯坦是中国重要邻国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从其国旗图案(见图
3)判断,该国大多数人们信仰的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摩尼教                                D.喇嘛教
东方红的歌词图3
1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印证“林肯拯救了美国”
的史实是(  )。
A.领导大陆军,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体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16、19世纪末,日本人以穿西装、打领结、吃西餐为时尚。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治政府(  )。
A.实行废藩置县      B.鼓励殖产兴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允许土地私有
17、1921年,美国为协调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倡议如开了(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8、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
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9、图4-图7所示图标,反映“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的是(  )。
 
      A.图4              B.图5                C.图6              D.图7
20、美国女记者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描述:2004年,她家收到的圣诞节礼物中,“中
国制造”占64%,“非中国制造”占36%。她家抵制中国产品一年后,发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材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B.中国产品技术含量高
C.美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D.美国工艺品技术弱后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赵红同学撰写的佛教史小论文关键词: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主张修身
养性。(6分)
22、某考古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的最大港口遗址,
应到厦门。(6分)
23、陈宇对图8示意图中的②是这样叙述的: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到美洲
8  “三角贸易示意图
的是黄金和白银。(6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412分,第25小题
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见图9)。
——数据来自中国三农信息网
2)据图9指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4分)
9
材料三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二是袁隆平。
——新浪网
3)“一是,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194211日,美、苏、
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据材料一指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对法西斯作战”的重大军事行动2例。(4分)
材料二  见图10、图11
 
11  安倍晋三的疯狂举动
注:20135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乘
坐编号“731”的教练机视察自卫队基地。
——韩国《中央日报》2013516
10  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活人细菌实验的遗址
注:731部队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在中国实行细菌战、化学战的主要部队。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3)你分别从图10、图11所示的内容中得到的重要启迪是什么?(4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某校八年(1)班同学开展“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所史】
1)图12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核心思想付诸实践开始于我国近代史上哪一历
史事件?(4分)
12
【比较学习】
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国难当头,魏源、严复等仁人志士奴隶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2)魏源、严复提出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点?(2分)
【各抒己见】
3)从图13、图14所示人物的主要思想付诸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你更欣赏哪一
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3 康有为
14 陈独秀
27、某校开展“改变世界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图15、图16所示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机械分别是什么?(4分)
16  卡尔·本茨和
他制造的汽车
15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
【论从史出】
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1
国别
年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870
23
13
32
10
1913
38
16
14
6
2)据表1,概括1870~1913美、德、英、法工业生产发展状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