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演进中书写了浓重的彩。
聂耳、张曙、任光、吕骥、冼星海等新音乐的革命作曲家的主张表明,革命的新音乐必须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服务于大众的方向,这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倡的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在新音乐运动中,由一批专业作曲家、运用西方的作曲理论与方法,吸纳民族音乐的元素,以写实主义的态度,创作出了一批包括《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原创性又具备经典性的革命歌曲和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因此,从红经典音乐的建构而言,新音乐运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可以说,新音乐运动是红经典音乐演进的一个“巅峰”,标志着红经典音乐的形成。第一,在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时代与情境下,新音乐运动吸引了一批富有才华的爱国音乐家,积极投身于创作具有鲜明革命内容的红经典音乐之中。第二,这些具有专业素质的音乐家,运用西方的作曲理论与方法,吸纳民族音乐的元素,以写实主义的态度,创作出一批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原创性又具备经典性且形式丰富的音乐作品。第三,这些形式丰富的音乐作品,包括诸多类型的声乐作品:红民歌(如《东方红》)、众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抒情歌曲(如《南泥湾》)、艺术歌曲(如《延安颂》)、合唱歌曲(如《黄河大合唱》)等,歌剧作品: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歌舞剧《上前线》等。第四,这些丰富的音乐作品使红经典音乐彰显出记载革命斗争的历史性、反映时代精神的时代性、充满民族元素的民族性、面向与服务于众的大众性、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与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经典性。
(三)传承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直到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大致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1957—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8年的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和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红经典音乐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其演进中彰显出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经典性的特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红经典音乐在音乐形式、内容、体裁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创新与发展,创作出许多新的经典作品,又彰显出(不忘初心的)传承性。因此,红经典音乐在其起始直到现当下的演进中彰显出历史性、
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经典性、传承性的特性。
二、红经典音乐彰显的特性
(一)历史性
历史性是红经典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流派的一个显著的特性。现当代的不协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先锋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都不似红经典音乐,能够始终坚持写实主义态度,运用音乐艺术的文化形式,真实记载与呈现了自其产生以来直到现当代历史的整体画卷。建立新中国之前,红经典音乐以音乐艺术形式,整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直到建立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全过程。建立新中国之后,红经典音乐则以音乐艺术形式,反映了人民众当家作主的新情怀,鼓舞着人民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高昂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展现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满怀豪情迈向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举。红经典音乐彰显的历史性可由两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得到有效的印证。
1964年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运用了歌舞、齐唱、大合唱、独唱、独舞、舞、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等多种音乐艺术表现方式,包括《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六部分。这部作品凝练表现了自中国共产党建立直到建立新中国,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全过程,充分彰显了红经典音乐的历史性特性。整部作品包括24段歌舞与表演唱,36首选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经典歌曲,通过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蔚为壮观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展。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和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已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
2009年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表现从1840年战争开始直到排演的当代,再现了169年的历史画卷,远远超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时间跨度。从追本溯源上,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跨度追溯到始自1840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延伸到2009年作品问世的当下,意蕴着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是不忘历史的“初心”,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永远迈向历史的“新征程”。
全剧以历史时间为脉络,包括《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
走进新时代歌曲等,都始终是反映着我党带领广大人民众为实现理想、建设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走向新征程的奋斗历程。红经典音乐的大众性彰显出与其他音乐流派的一个显著区别。流行音乐主要适于一些追赶时潮的年轻人阶层且主题不断变换,其他流派具有明显的“分众与小众性”特性,唯有红经典音乐,是为最广泛的(劳苦)大众服务,紧贴民俗与地气,为人民众所想所唱,用音乐形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五)经典性
现当代音乐流派,都有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但唯独红音乐冠之以红经典音乐,这并不是说其他流派没有自己的经典作品,而是红音乐有其经典性的衡量标准,诸如历史的积淀、广泛而持久的流传、大众的认同与喜爱,以及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性等,红经典音乐具备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传承性的整体特征,恰是其他音乐流派所不具备的,也为其创作经典作品提供了条件。如《长征组歌》取材长征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蕴含了高度的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其歌词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以民族性的音乐形象重现了那段艰难而有意义重大的革命岁月[8]。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创作,既包含传播红经典的基因,又蕴含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红经典《白毛女》最初为歌剧,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芭蕾舞剧、京剧等,已成为被世界广泛传播的中国红经典音乐之一。而第一个将中国“红经典”《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的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其主要原因是“《白毛女》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的故事,更是世界关注的女性解放的历史”[9]。《钢琴协奏曲黄河》因其具有的艺术
成就、承载的历史价值、体现的民族精神,使她在中国及世界音乐殿堂被频繁演出,已被西方主流音乐界公认为现当代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经典音乐。
(六)传承性
一是传承红经典音乐演进中彰显的特性。红经典音乐的特性一旦形成,就对其今后发展具有范式意义的引领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演进,红经典音乐已彰显出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经典性的特性,这些彰显地与其他音乐流派有显著不同的特性,是红经典音乐保持本的传承之所在。
二是红经典音乐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建国之后的红经典音乐是在传承以上特性中的创新发展:坚守写实主义风格与方法,记载与呈现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历史,与时俱进表现新的时代,吸纳与借鉴西方音乐的理论与方法,创作民族风格与内涵的新音乐,始终坚持音乐为大众服务的发展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和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创作出更多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艺术审美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红音乐的经典作品。
结  语
从红经典音乐的演进建构而言,井冈山等开创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歌是中国红音乐革命性内容的起
始;新音乐运动是一个发展的“巅峰”,使红经典音乐在其演进中彰显出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经典性,标志着红经典音乐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红经典音乐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又彰显出(不忘初心的)传承性。
红经典音乐的传承,是生生不息与不忘初心的传承,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和主旋律的传承。
在跨越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红经典音乐已成为记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宣扬先进思想与政治主张,具有代表着近现代中国先进音乐文化的标识性特性。■
参考文献
东方红的歌词[1] 刘辉.红经典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0.
[2] 王颖峰.井冈山红经典歌曲的音乐形态研究[J].红资源文化研究,2018,(02):170-175.
[3] 白玮.中国革命根据地音乐创作美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7-48.
[4] 汪媛,严圣禾.每首红经典都记录着时代脉搏[N].光明日报,2022-01-21(008).
[5] 艾思奇.延安文艺史[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144.
[6] 冼星海.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694.
[7] 刘辉.红经典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0.
[8] 王提.红经典史诗《长征组歌》的音乐文学特征[J].名作欣赏,2022,(08):182-184.
[9] 许璐明.“他们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情结”——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携《白毛女》第15次访华[N].文汇报,2017-05-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