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作者:郭辉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第10
        《十送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半个多世纪以来因其悠扬凄婉、词曲俱佳而一直传唱不衰。长期以来,在它的各种乐谱上,一般都标注着是江西民歌,有的还注有张士燮、朱正本收集整理字样。事实上,这首歌虽然在词曲上曾受到江西民歌的影响,但它并不是纯粹的民歌,至少也要算做编创歌曲,其编创者正是以收集整理者身份出现的张士燮和朱正本。
        据朱正本回忆,《十送红军》这首歌曲的诞生,源自一次特殊又紧急的任务:创作一台名为《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演出。这台演出后来被周恩来总理称作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创篇。而提出创作这台演出的,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刘亚楼1960年出访朝鲜时,欣赏了朝鲜的大型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深受其雄壮气势的感染。第二次,他要求空政文工团也创作一台气势磅礴的革命历史歌曲晚会,在建军节时演出,时间很紧,只有三个月,并强调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不要新创作。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张士燮、朱正本、姚
学诚、陈杰等立即行动起来,广泛搜集素材。再根据这些素材,以歌曲的形式展现中国革命历史的艰苦历程。但在表现红军时期的革命内容时,要表现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却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那种不舍之情。创作室的几个人几经商议,决定只能抛开刘亚楼的要求,大胆创作了。张士燮根据此前在江西采风得来的素材先创作了歌词,歌名就叫做《十送红军》,可由于依序全部写完十送的过程过于絮烦,就只写了一、三、五、七、九、十六送的内容。即便这样,也仍然很长。这也是后来创编《东方红》时,几次想要收录这首歌最终却只得放弃的原因。当张士燮把歌词拿给朱正本,朱正本想起了在江西采风时得来的一首民歌的旋律。这首民歌叫《长歌》,又叫《送郎调》,是赣南采茶戏里的情歌曲调。朱正本就根据这个曲调,经过改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十送红军》的谱曲。
        1961东方红的歌词年建军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十送红军》在这场演出中一炮而红,刘亚楼司令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但正是因为他有不要新创作的要求在先,两位编创者只好谎称这是一首江西民歌,自己只是收集整理者。
        直到2001年,电视剧《长征》把《十送红军》作为片尾曲后,才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
会的建议下,正式在电视剧片尾字幕表里,为《十送红军》这首歌注明了张士燮编词,朱正本编曲的字样。如今,这首歌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俄、美、英、日等十多个国家中,也广为传唱。
        责任编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