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古诗8首
竹里馆[唐.王维]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
独坐幽篁里,应怜屐齿印苍苔,
电商运营
弹琴复长啸。小扣柴扉久不开。深林人不知,春满园关不住,明月来相照。一枝红杏出墙来。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清明[唐.杜牧]
蓬头稚子学垂纶,清明时节雨纷纷,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人借问遥招手,借问酒家何处有,怕得鱼惊不应人。牧童遥指杏花村。遗爱寺[唐.白居易] 枫桥夜泊[唐.张继]
弄日临溪坐,月落乌啼霜满天,寻花绕寺行。江枫渔火对愁眠。时时闻鸟语,姑苏城外寒山寺,
处处是泉声。夜半钟声到客船。
塞下曲[唐.卢纶] 小池[宋.杨万里]
林暗草惊风,泉眼无声惜细流,
将军夜引弓。树阴照水爱晴柔。
平民寻白羽,小荷才露尖尖角,
没在石棱中。早有蜻蜓立上头。
竹里馆[唐.王维]
Dú Zuò Yōu Huánɡ Lǐ, Dàn Qín Fù Chánɡ Xiào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Mínɡ Yuè Lái Xiānɡ Zhào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背景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词释义
幽:幽静。
篁:竹林。
复:又,再。
长啸:撮口出声对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名句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谈、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表明自己虽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清明[唐.杜牧]
形容河流的词语Qīnɡ Mínɡ Shí Jiē Yǔ Fēn Fēn , Lù Shɑnɡ Xínɡ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 Mù Tónɡ Yáo Zhǐ Xìnɡ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清明: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母亲节祝福借问:请问。比至
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
小儿垂钓唐诗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政治审查情况报告清明节是个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
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Pénɡ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ɡ Shēn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  Pà Dé Yú Jīnɡ Bù Yīnɡ Rén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简介】
胡令能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垂纶:钓鱼;
8、遥:远远地;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
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遗爱寺[唐.白居易]
Nònɡ Shí Lín Xī Zuò, Xún Huā Rào Sì Hánɡ。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Shí Shí Wén Niǎo Yǔ, Chù Chù Shì Quán Shēnɡ。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多方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揭露政治弊端。语言通俗易懂,在平淡中见神奇,并善于叙事。
【注释】
(1)遗爱寺:地名。
(2)弄:玩。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