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所见教案
【篇一:古诗 《所见》教学设计】
月亮代表我的心 歌词【篇二:古诗《所见》教案】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秸秆炭化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与动物?(牧童、黄牛、蝉…)
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
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舌音,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
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六、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小儿垂钓唐诗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
2背诵古诗。我们的动物园
七、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清)
动态:骑、振,
静态:意欲、闭口,
看到:牧童、黄牛、蝉,
听到:歌声、蝉鸣
【篇三:古诗所见教案设计】
《所见》教案设计
内容分析:
《所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童趣: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书上蝉儿地叫声,就想要提拨
捕捉书上鸣叫的知了,于是他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出了“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学习这首古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背诵表演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学情分析:
一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基本上还没有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形象思维也还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联想和兴趣在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在这首古诗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学目标:
1、 正确、熟练识记“牧、所、捕、蝉、闭、立”6个生字,能准确组词。
2、 正确、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 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体会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正确识记生字
2、有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教学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清代大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袁枚(课件展示图片)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随即课件展示画面:牧童骑黄牛的情景、大树上的蝉、还有蓝天、青山、绿水、红花、青草等)。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猜诗人看到了什么?
生:(学生活动、回答,老师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想象力丰富、而且说得也很好,语言表达力都很强,大诗人袁枚和同
学们一样看到了这些情景,并且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叫《所见》。(课件出示课题:《所见》)
生:齐读读题。
师:你知道题目《所见》的意思吗?
生: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二、初读诗歌,识记生字: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那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看(古诗及插图),请同学们听一听(课件mp3)
生:看插图、听mp3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假如是你,你想不想唱歌?唱什么样的歌? 生:想啊!《快乐的小牧童》、《春天在哪里呀》。
师:你会唱吗?(鼓励学生唱起来)
生:唱??
师:唱的好不好? ??哎呀,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同学们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不会读的,意思不懂的可要向老朋友——字典请教呀!房地产销售说辞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了解学习情况。课件展示“牧、所、捕、蝉、闭、立”6个生字。了解学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随机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
是这个立。做动作‘两脚脚尖点地,胳膊伸平’) 蝉:(引导: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听蝉声, —— 课件展示 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 课件展示)
牧:(引导: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