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
平凡生活的背面
——维尔姆·哈默修伊的艺术人生
■ 史 鉴 西安美术学院
〔摘 要〕德国诗人里尔克曾这样形容:“他的作品予人静谧之感,无论
任何时代欣赏,这些作品都代表了艺术里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这位画家
的生平很少有人记载,在他去世后也逐渐消声匿迹,他在当时欧洲战后艺术
风格百花齐放的时期被视为一股异流,他远离了那些时代的潮流,以他自己
目光之所及描绘最平凡的日常,就这样用一辈子沉静、悠扬地构筑出他内心
中独特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平凡生活;艺术人生;维尔姆·哈默修伊
一、艺术生涯的开端
维尔姆·哈默修伊 (Vilhelm Hammershoi 1864—1916)出生于哥本哈根。他家庭条件优渥,与兄弟妹生活在一起。 哈默修伊儿时就有着出的艺术天分,八岁时在母亲的教育引导下接触了绘画。哈默修伊在1879年到1884年期间于丹麦皇家美术学院进修,向著名画家尼尔斯·克里斯蒂安·克尔凯郭尔学习艺术,因此很早就接触到了丹麦绘画的历来传统。
哈默修伊的艺术家之路走的似乎过于顺遂。家庭条件良好,绘画天分优异,而且很快就确立了个人风格,以独特的灰调雾化手法描绘 “平凡的日常”,他营造出的“去情绪化”的美感受到许多的赞扬。哈默肖伊的作品避免明亮彩,选择偏向暗灰调的画面,由黑白灰和其他深组成一个非常有限的调板。
哈莫修伊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就读期间,他于1885年的肯斯特尔夏洛滕堡春季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自己的肖像画作品。当时丹麦有着一套针对肖像画的审美体系,要求艺术家在创作女肖像时默认遵守一些被称为博物学画风的既定规则。例如画肖像时采用四分之三侧脸的构图,人物衣着要精美得体,面部表情要笑容可掬,以此来体现出女孩的美丽气质。
而哈默修伊作品中所描绘的女孩,穿着朴素的纯黑连身裙,脸上也丝毫没有笑容,眼中甚至没有一丝光亮,仿佛这个女孩完全沉浸在自己忧郁的心事之中。而这幅作品的主角,就是哈莫修伊的安娜。
与肖像画传统要求的明亮精美调相比,这幅作品的主要调是灰,棕和黑。作品中的线条模糊,看不到清晰的轮廓。有些人甚至说,“这个人真是一个怪人,他连参加展览作品的基本规则都没明白就跑来参展。”许多评委当时也认为这幅肖像不合格,甚至看起来都不像是一幅已经完成的完整作品。自然,哈默修伊也无缘所有奖项。
即便如此,哈默修伊的作品也有一小部分人拥趸。那次的展览上,他的作品成功吸引了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的目光,而且获得了他的赞赏。此外,还有一些人为他打抱不平,哈默修伊的老师还带头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抗议活动,有40多人参加。他们认为哈默修伊的作品足够优秀,皇家美术学院不给他颁奖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
哈默修伊本人却并没有受此影响,获奖对于他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对于自己在艺术上的想法和表达有着很强的自信。在哈默修伊的肖像作品之中,以他的妻子最为常见。
二、丹麦绘画的秘密皇帝
哈默修伊以充满诗意的肖像和安静的室内作品而闻名。他的多数作品是以家庭和家庭空间作为题材,房间的光影,女人的后背,略带张力且透出丝丝神秘气息。而这些背影都几乎都是他的妻子,埃尔达(Ida)。
美术史上有很多艺术家都画过自己的妻子,而像哈默修伊这样更偏向画妻子背影的艺术家,更是凤毛麟角。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妻子就好像不经意地出现在画面中,或是静静地站着,又或是将要回头的一瞬,在哈默修伊的笔下,显得那么自然,笔画中流露出丝丝爱意。
从1898年开始的11年间,这对夫妻住在这个位于哥本哈根海滨街30号的公寓里,哈默修伊的绘画主题也一直都围绕着他们的房间和生活。丹麦艺术界的朋友们也戏称他为 “丹麦绘画的秘密皇帝”。哈默
59
丹青60
修伊与妻子Ida 最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却成为他艺术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像莫奈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研究一样,哈默修伊也选择在多个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反复描绘同一个角度的场景。这样的练习多达几
日常生活审美化十幅,也让哈默修伊对于光线带来的情绪和感受的变化体会深刻。
哈默修伊的作品不是静物画,而是意在传达一种情绪,通常是一种忧郁的静止。他限制他的调板,棕,黑,白,并排除温暖的调。哈默修伊的作品不是自然主义的,似乎在诉说着个体的孤独。然而,如果观者花时间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代入其中,使之与艺术家的理性情感相协调,那么,从哈默修伊的作品中,会让人感受到宁静,使观众在情感上回归自我。
哈默修伊的一生如同他的画一般沉静,他有着一种与当时纷繁的流行时尚不同的,单纯的“去情绪化”风格。他画中的主题多半是家中的某一个角落或者妻子Ida 好似一瞥的背影,平凡的瞬间在这一刹那凝结在画布上。哈默修伊的后半生基本都是与妻子Ida 在家中度过,两个人从1891年在哥本哈根定居结婚,到1916年去世,几乎都从来没有离开过。
三、空间氛围的缔造者
有趣的是这些画面虽然看似是居家生活的日常片段,但其中却经过了精心安排和布置,使之产生了一种自然感和难以言喻的空间氛围,刻意打开的门、背对的妻子、过分安静的房间,都使得观者体会到艺术家似乎刻意将画面与真实世界分割开来,但眼前展现的明明就是真实的生活空间。
上图作品《white doo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黑白灰为画面的基本调,艺术家故意把门打开,一眼看过去,里面是另一个房间,从另一扇门向里望,又是另外一个房间,一缕光线从最里面的房间透出来,整个画面中的氛围好像异常的安静,似乎感觉房间的某处有人但却不见踪迹。如果再细细观看,会
发现画中的门边和墙面似乎有些不协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变形扭曲,由此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种多重空间的效果让人一下子被带入画中的场景中。
许多人认为哈默修伊作品中重要的部分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但他对于画面的形式语言也很重视,对于画面笔触肌理的塑造非常下功夫,所以在他的画中出现的大块域在视觉效果上不会显得空洞无聊。在创作意图方面,哈默肖伊却极少谈起,他去世前几乎烧毁了所有日记和信件,现存的文字记录很少,在1907年的一次采访中他首次谈到了自己的画面形式问题:
“在选择一个主题时,我首先是被线条所驱使,
我称之为绘画的建筑性,然后是光线。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但对于我最重要的部分还是线条。
彩也不是无关紧要的,
我尽力使之和谐。
但每当我选择一个主题,
我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我看到的线条。”
他的回答让人惊讶,哈默修伊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就在于他所构筑的空间氛围,静谧幽暗,有着些许忧郁,往往这些会被认为是调发挥的作用,但没想到艺术家本人最关注的却是最简单的线条。
一次他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室内陈设的审美趣味,他说:
“只要人们愿意张开眼睛,
他就能会面对这么一个事实:
房间里极少的几件好东西
比起一堆平庸的东西
能让房间更美,更有质量。”
四、时代边缘的艺术家
哈默修伊非常热衷于画室内空间,而他的室内作品从头至尾都贯彻了他对于室内的简洁审美。德国诗人
里尔克曾这样描述对哈默修伊以及他作品的感受:
“哈默修伊不是一个
应该草率介绍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