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熏陶的若干启悟美是什么?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为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有,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美学家们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派生出了多种美学理论。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柏拉图说“美是理念”;桑塔耶纳说“美是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李泽厚说“美是真理的形象”。美既是客观存有的,又是主观感觉到的。
一.美即生活生活即美
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去游览如诗如画的山水,感慨大自然的的美景;在喧闹的城市里,车水马龙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路人、时尚的宣传广告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充实的生活;当我们来到美丽的学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那么的悦耳、孩子们的健康身躯是那么的矫健,希望之花在这儿绽放……这都是人们对美的理解的表现。
1.美是真实的存有
“美”字多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很多美学家经常把美看成就是审美对象,一处风景,一件彩陶,一块宝石,一幅名画……这些都是具体的审美对象。朱光潜讲:“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务、性质和
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能够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即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产生美。霞光、彩虹、景山、故宫、维纳斯、《清明上河图》……没有了欣赏,就是去了美的价值。而美
术教育正是灌输、培养这种美的重要途径。
2.美是心灵的感悟
美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理解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实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审美享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是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主体。每一堂课所理解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美,领悟美,进而,让稚嫩的心灵进入超越和创新的最佳境界。
3.美是情操的升华
我们通常情况下讲的“美”,是由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完美性、和谐性、最佳性等审美属性所引起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美学中最核心的范畴。美作为一种价值的存有形态是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的,是人的审美需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的审美需要,也无所谓美与不美。这就决定了美的特点,即形
象性、情感性和超越性。美的形象性,是指美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美是用美的感性形象体系的体现,来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无论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性就是形象性。能够说,如果没有形象性,就没有美,也就没有美育。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条件、社会经历、文化素养、性格气质等都影响着每一个人,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并反映到审美趣味方面。所以我们对美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情感性。这种情感性是建立
在对美的感知的基础上的,也是迥然不同的。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既会对作品的形态之优美感到赞叹,又会对作者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而赞不绝口。这就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超越。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价值的取向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还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学习方法,用学到的方法培养表达美的水平。由此可见,二期课改形势下的美术教育向我们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持续地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水平,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它的建立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不但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水平,而且通过审美实践还能够提升学生审美
价值取向的评价水平和鉴别水平,促动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审美价值是指审美对象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某种属性。小学生审美价值取向问题是小学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水平。所以,美术课堂教学是学生建立良好审美价值取向的最好途径。
1.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审美教
育、实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激发学生艺术活动的主要途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足的,他们怎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呢?作为教师应该熟悉他们的生活,应恰当地选择最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学会欣赏身边的美,能够为绘画收集大量的素材。如《彩的冷与暖》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这节课就强调了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去理解性,并会使用彩冷暖对比的知识实行绘画创作。可从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课件播放夏日炎炎的景象和漫天白雪冬景),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彩冷暖的差异。唯美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环节顺利完成;授课时从房子装修的调入手,大屏幕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暖调的卧室,另一幅是冷调的卧室,并让学生体会夏天会走进那种调的卧室休息呢?冬天呢?孩子们兴趣高涨,纷纷举手;接着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顺理成
章的让学生从盲目用到懂得性使用、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彩的感觉。通过有效的直观教学,能给予学生一把打开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一幅幅带着冷暖倾向的,又有点稚嫩的画面让我的内心雀跃不已。拓展部分继续指导学生用剪贴、布贴画等形式继续完成彩冷暖的创作,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彩美感意识,提升他们学画彩画的兴趣及水平。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多角度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事物所
包含的内在意蕴,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2.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美、感悟美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线描画是提升学生造型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喜爱的绘画方式。在绘画中,线条的语言是多样的。它有造型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颜的变化、长短的变化……只有将这些语言使用到实践中,学生的绘画作品才会“活”。《美丽的纹样》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此刻是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并使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实行装饰;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水平。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美丽的线条纹样入手并配以点、面造型,去体验适合纹样所产生的美感,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师的简单示范,鼓励学生说说纹样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美,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然后再进一步讲授适合纹样的特点:(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能够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能够用点、线、面来装饰,也能够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最后可让学生当当小设计师,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在练习中,学生体验到了线条的丰富变化,同时也感悟到了适合纹样的特点与变化美。所以,学生在直接感受事物的外在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事物、激发情感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