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7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7 N o.32021 (总第177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7)
文章编号:1673-1646(2021)03-0013-05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
以‘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王丙珍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日常生活审美化摘要: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㊁审美体验㊁生活记忆㊁家园意识㊁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㊁生活㊁生命㊁生态㊁爱为核心,彰显作家的非虚构文学观和生态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共存的生态伦理价值㊂结合黑龙江本土作家田犁的诗歌与散文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阐释当代非虚构写作的文化生态语境,生活记忆的空间叙事㊁生态情感和生命书写,凸显创意写作在山村和城市的环境问题㊁保护生态的责任及审美救赎层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㊂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生活记忆;生态情感;审美救赎;‘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1.03.003
L i f eM e m o r i e s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E m o t i o n s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n f i c t i o nW r i t i n g: AC a s eS t u d y o f L o v e,L o s t i n t h eF o r e s t a n dG r a s s l a n d
W A N GB i n g z h e n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M u d a n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M u d a n j i a n g15701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n f i c t i o n w r i t i n g i sb a s e d o n w r i t e r s o w n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a e s t h e t i c e x p e r i e n c e s,l i f em e m o r i e s,h o m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e t h i c s a n de m o t i o n.I t a v o i d s t h eb i n a r y o p p o s i t i o n o f h u m a n a n d 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a b a n d o n s t h em o n i s mo f a n t h r o p o c e n t r i s mo r e c o-c e n t r i s m, a n d h i g h l i g h t sw r i t e r s v i e w s o f n o n f i c t i o n,e c o l o g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s a n d p u r s u i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t h i c v a l u e s o f t h e c o e x i s t e n c e o f t r u t h,g o o d n e s s a n d b e a u t y w i t h t h e c o n c e p t s o f s u r v i v a l,l i v i n g,l i f e,e c o l o g y a n d l o v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e x t s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n f i c t i o nw r i t i n g,t h e s p a t i a l n a r r a t i v e o f l i f em e m o r i e s,e c o
l o g i c a l e m o t i o n s a n d l i f ew r i t i n g b a s e d o nT i a nL i s L o v e,L o s t i n t h e F o r e s t a n dG r a s s l a n d,a n d h i g h l i g h t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s o c i a l v a l u e s o f c r e a t i v ew r i t i n g i n t h e f i e l d s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i n v i l l a g e s a n d c i t i e s,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s a l v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n o n f i c t i o nw r i t i n g;l i f em e m o r i e s;e c o l o g i c a l e m o t i o n s;a e s t h e t i c s a l v a t i o n;L o v e,L o s t i n t h e F o r e s t a n dG r a s s l a n d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的家园意识㊁审美体验㊁人生记忆㊁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㊁生活㊁生命㊁生态㊁爱为核心,彰显非虚构文学观和生态美学理想,追求真善美共存的生态文化价值㊂作者若是以亲历的生态之维书写,即具有真实性与自然性的双重审美维度㊂非虚构生态文学始于作家的审美意识㊁家园情感和生态责任,进而寻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审美价值㊂作家的创作视角转向
*收稿日期:2020-12-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优势特学科建设项目:地方语言文学(D F-2017-10233);牡丹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牡丹江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 N U B201606)
作者简介:王丙珍(1972-),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当代审美文化㊂
自身与自然,紧扣记忆与空间㊁情感与环境㊁精神
与生态环境的天然联系,拓展非虚构写作的生态审
美视域㊂黑龙江本土作家㊁原鸡西市作家协会主席
田犁主要从事儿童文学与龙江地域文学创作,诗歌
与散文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于2005年6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本着生活记忆与生态
情感相结合的创作准则,通过生活世界与生态环境
建构文本,揭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现实和原因,
探讨山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代价问题,表达人类
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终极关怀与审美理想㊂田犁承继
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的生态思想,以 爱的遗
落 与 遗落的爱 为创作动机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
彰显审美主体的生态伦理㊁家园责任和审美救赎㊂1非虚构写作的文化生态语境:森林与绿
非虚构写作的生态美学维度指涉自我㊁生命㊁
审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㊂生态审美理想依托于以绿
人生为终极目标的至高㊁至美㊁至圣的生命境
界,是 人化 的期待㊁憧憬和追求㊂ 如果生态
关注的是最重要的事物,那么其重点则在于 生命
的不同形式及其表征㊂因此,生态与文学生命写作
的关系似乎使其成为一个融合点㊂ [1]3田犁痛心于森林的非自然变迁及被人类毁灭的命运,始终坚持以北方的自然环境为母题的 森林写作 ,散发着家园情怀与乡愁, 回归自然是生态文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 [2]31㊂浦漫汀高度评价田犁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与地域风格, 通过这一系列童话,他实际上是在向人们发出呼吁: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每个小朋友和成年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3]㊂王少连赞誉他的作品对生态的终极关怀: 这是田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上对单独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生态做法的揭露和谴责 [4]㊂黄大军叹服田犁在非虚构写作中注入的生命深情和地理认同: 他立足于自然与大
地对现代人生存理念与行为准则的反思,深沉有力㊁动人心魄,充满生态保护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㊂ [5]田犁同湖畔诗人一样,是在森林中生活的自然主义者: 童话是真的,童话也是美的,这美来自于生活之美,这真来自源于生活之真㊂ [6]作家依据自身的经历㊁记忆㊁体验㊁情感和认同,比哲学家更能深刻地揭露全球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写作自觉地反思人类自作自受式的生存恶果㊂
森林写作即生态写作,生态写作就是生命写作,诠释作家的生命体验㊁审美情趣和生态理想㊂
田犁的非虚构生态文学作品以龙江自然环境为审美
对象,不仅在回忆中描述故土家园的环境变化,而
且在象征性的表达中融入生态道德判断和审美精
神㊂北方的森林与草地就是田犁笔下的绿王国,
作者用绿的审美意象编织人生理想与生态之梦,
将生命与生活融成绿人生, 绿人生是生态审
美者在生态文艺人基础上的进一步生态化显现,更
显生态性与绿意性 [7]㊂‘我们在森林里相遇“在寻绿㊁赏绿㊁赞绿㊁亲绿㊁珍绿㊁惜绿㊁梦绿中感悟生
命和诗性的生活, 我们年轻了,那是因为拥有了
森林㊂我们快活了,那是因为拥有森林 [8]122㊂‘老家挽歌“在怀绿㊁谢绿㊁叹绿㊁悲绿的审美意境中缅怀昔日的生态家园,在山村生态平衡崩塌的现状中探求原因,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经济建设与城乡发展的生态路径㊂ 人们先是把土质肥沃的草甸子开垦成农田,然后就迅猛地向村前村后的荒山大举进攻,毫不客气地把一座又一座山剃成了光头和尚㊂无论高坡矮坡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农田㊂贪得无厌的人们还是不肯罢休,又把这平坦的田地挖个千疮百孔,把地下埋藏的黑金子掏出来塞鼓了自己的腰包㊂ [8]32作者在痛惜童年乐园中投射生态危机感,力图构建生态伦理道德与审美价值㊂另一方面,人类的 伊甸园 正是现代人亲手摧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山深处触目惊心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反叛都不过是杀鸡取卵式的自毙㊂田犁为沉默地承受着人类胡作非为的青山绿水唱出一曲生命的挽歌,试图唤醒沉浸在短暂经济利益中的盲目掠夺,为未来预设保护自然㊁尊重自然且敬畏自然的伦理底线㊂
‘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指明人类只有停止对大自然的践踏和破坏,才能自我保存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可持续地发展㊂田犁倡导遵循自然法则的日常生活劳作与繁衍生息,讴歌自然状态中的生命之美,赞美自在的生命与自由的生活,正如海德格尔所言: 诗人的本性在于,诗人必须创建持存的东西,从而使之持留和存在㊂ [9]161所以,诗人立志成为以生命共存为使命的审美救赎者㊂‘先落的雪“通过描述雪飞蛾
扑火般地以生命相融的方式拥抱干燥的城市和光秃秃的山麓,从雪不计代价地回报地球引向人类毁灭性的掠夺自然,为无数的生命迸发带泪的控诉与诘问: 当一切都被掠夺,大地呈现出无边无际的灰中的干燥和肮脏㊂在北方,这时候,谁来拯救这裹在灰尘中的人们和裸露在苍白的天幕
41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下,任寒风肆意摧残的土地? [8]127田犁在山水生活中萌发的审美意识如同飞雪一般,唯将生命和爱投向北方的这片森林和草地㊂作者描写日常生活的生态创伤和灾难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只能别无选择地与自然建立起对话的审美关系,因为没有人类的自然依然存在,但没有自然的人类将无法生存㊂
2生活记忆的空间叙事:童年与自然家园
生活与记忆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感知㊁体验㊁领悟生命的过程,是生命生态化与生态生命化的统一,因为自然也是有生命的,人类对她必须平等对待㊂每一位作家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与创作的,
经验和身份认同这两个在生活中相去甚远的东西,应该通过文学被焊接在一起 [10]109㊂生活经历与生态场域是作家创作的根源与财富,文学表达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于感知与依存㊂非虚构文学作品渗透个体的生命㊁审美体验㊁乡土情怀与地域风格,集中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美学思想㊂田犁笔下的四季循环宛如童年㊁青春和老年,人与自然的关系情同兄弟妹㊁母亲与祖先,其文化记忆根植于冻土带的生态审美空间㊂
中国文学的四大母题分别为童年㊁四季㊁月亮与故乡,传承了千年的生态审美传统,激发且影响着当代作家的创作灵感和生态审美理想㊂非虚构写作的自传体文本将自然与生命合二为一,凸显人类即便是为自身求生存,也要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 一个社会如果粗暴地榨取环境,对人类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㊂自然界和人类的伦理不是毫无关系的 [11]5㊂作家的家园情怀是生态的㊁审美的,他用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象渲染崇敬自然的生存法则,凸显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㊁依恋感和归属感㊂田犁笔下的童年是一幅大自然画卷,通过对蘑菇㊁木耳㊁捡粪㊁野菜㊁苏雀㊁老屋等意象的描写,重拾审美记忆和时空绝唱㊂ 童年是永远不会再来了,可家乡的山是应该在的,怎么却也消失了呢? [8]37毫无疑问,童年和童心承受不得半点摧残与伤害,自然环境也不例外㊂‘我回忆中的天方夜谭“一如蕾切尔㊃卡逊‘寂静的春天“那样提出科学技术导致的生态问题: 我们有了化肥,在这现代肥料对原始肥料的替代过程中,好像丢弃的不仅仅就是那些又臭又脏的粪吧㊂ [8]41相比之下,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以美写哀的家园之恋,而田犁的‘我回忆的天方夜谭“则是以哀求美的自然悲歌㊂
人类与自然构成宇宙共同体,自然是万物的起源和家园,承载审美的起点和归宿㊂ 人类要具备某些特定的地质㊁生态及人口条件,才能创作具象艺术㊂法国与西班牙的洞穴壁画并不能代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某一步㊂相反,这些艺术具有强烈的地方彩㊂ [12]152生命写作就是记忆写作,记忆表征着生存㊁生命㊁生态和时空之美㊂田犁的散文和诗歌展现生命之美㊁生命间的关系之美和生命的空间之美㊂作者从绥芬河㊁鸡西㊁兴凯湖㊁当壁镇㊁乌苏里到完达山,以亲眼所见㊁亲耳所听的直接经验批判毁灭生
命的非正义行径,呼吁一种不依赖人类主体视角的生态伦理㊂‘我们当壁镇“感慨当地人舒适与安逸的生活状态,愤恨游人寻求刺激式的杀生,谴责他们将生命当作消遣与娱乐㊂ 这屠杀生灵来满足自己情欲发泄的人,奇怪的是并没有得到禁止㊂保持生态平衡,已在全世界引起重视了㊂我们这仍有人在明朗的天空下打鸟㊂但愿他们不要把此法施诸于人类㊂ [8]72这些为所欲为的旅游者让大自然和本地人付出生命与生存的惨重代价㊂作者从一个侧面提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矛盾的问题,指涉休闲文化产业的生态殖民层面,拷问人类的生命良知㊁生态责任与庸碌的灵魂,反衬都市引爆的生态失调及其转嫁已然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㊂生态全球化视域中,人们在现代化㊁工业化㊁物质化进程中曾完全不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法则,漫无止境地剥夺动物的生命,肆意妄为地摧毁森林和草原,急功近利地污染着江河湖海㊂ 中国人或许具有对生态敏感的传统,如道家㊁佛教和儒学
(在推动西方 生态意识 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的思想传统),但是中国的砍伐森林㊁土壤恶化㊁河流侵蚀和洪水的历史地理不只是少数环境事件,这些事件按照现代标准来看应该是很大的灾难㊂ [13]213人类遭受的环境灾难是自食恶果或自取灭亡,作家用身心感受且追逐生命与生命的平等, 中国伦理学的伟大在于,它天然地㊁并在行动上同情动物 [14]75㊂中国正处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征程中,沿袭一条祖先敬畏生命之路, 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既包含发展的含义,又囊括构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 [15]㊂田犁的生态整体主义审美观源于主体间性的建构,他对自然的赞美与依恋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批判以父亲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抒发同情㊁尊崇与敬畏自然的生态情愫㊂‘老屋子后园里的玫瑰“谴责父亲因一时兴起砍掉玫瑰花,断绝子女及植物之间相亲相爱的联系, 一根刺无意地
51
(总第177期)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王丙珍)
扎了爸爸的手/恼怒使他刈去了/那所有的花朵和根
茎//美丽的彩被抹掉了/纯真的欢乐被掐死了/只
有刺眼的阳光在后园泛滥/一片干燥的黄土在皱着
脸//爸爸,你还在诅咒那扎你的刺吗/难道你不知
道/我和是多么想念那些美丽的玫瑰花
呀 [8]215-216㊂‘门前的那片草地“指责盲目开荒的父亲残忍地摧毁孩子和动物的乐园,伤及亲情和生
命, 我听见那 噗㊁噗 的声音,像刨进大地的肉
里,大地疼得抖了一下,接着,黑土被翻上来了,
大地淌着黑的血 [8]131㊂作者力图用忏悔的文字弥补父亲曾经犯下的罪愆,层层暗喻蕴藏着无法解脱的精神创伤与自责,交织着绝望与痛楚的生命体验㊂
3生态情感和生命书写:顺应㊁敬畏与挚爱
非虚构写作将自我㊁人类㊁生存㊁生活㊁生命
与生态的关联性当作创作的动力与原则㊂生态审美
情感是主体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和态度,涵盖愉悦
感㊁闲逸感㊁宁静感㊁崇高感㊁回归感和认同感㊂ 在生态自然审美体验中不仅肯定人的生命精神和
价值存在,更需要肯定自然的价值存在和权利认同㊂ [16]作者以互为主体性的视角透析自然的自在自为,认为其绝不是受人类控制和改造的客体, 农民需要雪,老天干吗不施舍呢?雪也有雪的欢乐和苦衷 [8]107㊂人类作为宇宙的物种之一,只有在大自然的庇护之下,才能到存在的根基与价值㊂人类在顺应自然时得到满足㊁快乐与休闲,大自然成为审美活动的起点与终点㊂ 更加高级的审美行为甚至意在求取对话与尊重的普遍准则,不仅考虑人类,而且考虑自然㊂ [17]93人类寄予生态环境的审美情感是建构区域身份认同的根基㊂ 主张地方㊁民族和全球身份形式,尽管从宽泛和抽象的层面上讲不再有多大意义(考虑到这些讨论曾陷入过的僵局,但它在某些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却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㊂ [18]6田犁以爱与美的意象串联山村日常生活的回忆㊂‘生产队岁月“引导人们认识到适应自然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㊂ 如果碰上了雨天,地里泥泞下不了锄,在家里歇上一半天,那真是远比现在过节惬意得多了㊂ [8]
28作家非虚构创造的动力源于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㊂ 在我的生命里,乡下那段生活好像占去了我大半辈子光阴㊂而在城里工作的几十年,记忆里茫茫然则索然无味㊂也许这是我的故乡情结吧㊂如果你没当过农民,如果你不在乡下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不会对季节的微小的变化那么敏感㊂日子远没有乡下人过得那样有滋有味㊂ [8]31审美主体在时光流逝中并不痛惜个人生命的消减,而是品味曾经生活的时空之美㊂
生态就是生存㊁生命㊁生活的一种状态㊂田犁感怀北方少数民族崇拜自然的生态文化,从自然与文化㊁非人类与人类两方面构建生态情感认同㊂
人类的统治既可能放大人类的失败,也可能修补人类的失败,其后果必须通过经验来判断㊂ [19]215北方渔猎民族的生态文化和生存现状启示后人生态的自觉及义务,‘乌苏里密林行“中的向导赫哲族老人葛德胜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在天地之间恪守萨满教万物有灵的信仰禁忌㊂ 这里肯定过去住着我们的祖先,现在,他们睡在地下了,我们惊动了他们,要请他们原谅㊂ [8]105作者通过观察与描述赫哲族文化传统和生态审美意识,探寻渔猎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环境的自觉,反思农业文明㊁工业文明对生态家园的贪婪和掠夺㊂ 民族生态的和谐是与人类发展的低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生态审美理想㊂ [20]50田犁阐明自己的创作理念根植于童年和山村㊂而今,在童话中复活的何止有童年㊁森林和草地,甚至还有人的本质和生态审美教育, 热爱自然,也就是热爱我们自己 [8]99㊂作家用文学作品开启生态意识教育,艺术的存在也是为了提醒人们记住:自然不仅是人类身体的栖居之所,更是心灵的寄寓之地㊂
田犁曾 炉中煤 般地歌颂 鸡西,赞美故乡煤城因资源丰厚而繁荣空前㊂如今,本应出乎作者意料之中却终归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随着肆意地开采的恶果及煤商㊁富豪㊁采煤大军的黯然离去,鸡西人却唯有苦无生计地守望 太阳西下 的破败㊁满目苍夷的残局和无力回天的困境㊂非虚构文学作品虽无法挽救现实,却成为敲响生态警钟的审美文化符号㊂作者以爱情㊁奉献与死亡为隐喻,用象征的手法多层次地暗示自然与人类的互爱则存㊁伤害同亡的双向逻辑㊂在童话和寓言散文‘玫瑰花开“中,鸟儿爱上玫瑰花,玫瑰花则爱着小男孩而刺伤小鸟,小男孩却毫不珍惜地随意丢弃玫瑰花㊂作者痛斥人类破坏者无情地扼杀生命,自然之殇无异于人类为自杀式的行为买单㊂人类在自然与精神双重危机的语境中更需要自然之爱与生态之美,作家构建小白兔㊁小鸟儿㊁小鸡㊁苏雀㊁燕子㊁蝴蝶㊁红蜻蜓㊁月亮㊁星星㊁风㊁雨㊁云㊁雪㊁春天㊁初夏㊁冬天㊁纯净的天㊁青草地㊁雪地㊁树㊁春芽㊁山花㊁
61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杏花㊁灯笼果㊁玫瑰等一系列生态审美意象连接人类与自然曾断裂的关系㊂审美主客体的统一表征自然的主体性与人类的客体性的合法性,田犁的非虚构写作目标即在互为主体性中追求生命的善美㊁自由与平等㊂
4结语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产生与接受过程具有跨国背景与全球维度,生态美学由此呈现普世性㊂审美个体的记
忆㊁家园意识㊁日常生活构成生态书写的要素,从自传的视角确立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关系,呈现 为大自然代言 的生态审美意识㊂田犁借助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和审美感受,形成以北方森林和草地为审美空间的地域风格㊂‘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归属生态文学㊁森林文学㊁绿文学和新乡土文学, 作家的任务是出现在作品中,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与读者交流,而非将自己作为作品的唯一主体 [21]77㊂田犁用未泯的童心和审美救赎表达生态寻根的集体无意识,呈现对生态家园的
寻㊁回归与渴望㊂作家用生命的审美记忆与生态情感认同反思家园环境的变迁㊂文学唯自然㊁生命㊁爱㊁真㊁善㊁美至上,希冀当代作家创造更多以个人生存空间与审美体验为基础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谱写生命的恋歌和生态审美观㊂
参考文献
[1][德]胡伯特㊃扎普夫.文化生态㊁文学与生命写作
[C]//[德]阿尔弗雷德㊃霍农㊁赵白生,主编.生态学
与生命写作.蒋林,聂咏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16.
[2]刘青汉.生态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浦漫汀.大森林的呼唤  简析田犁的童话[J].文艺
评论,1999(5):89-91.
[4]王少连.用社会担当和作家责任创作童话  读田犁
的几篇童话新作的感悟[J].雪花,2014(2):14-15.
[5]黄大军.坚守生命的深情  探析田犁作品集‘爱,遗
落在森林和草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
(1):48-52.
[6]田犁.童话哪里来[J].中外童话,1994(10):24.
[7]徐俊六.生态审美理想刍议[J].红河学院学报,2017
(1):84-87+94.
[8]田犁.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M].哈尔滨:北方文艺
出版社,2005.
[9][德]海德格尔.语言的本质[C]//海德格尔文集:在
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10][德]阿莱达㊃阿斯曼.回忆空间[M].潘璐,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1][美]加里㊃斯奈德.生态学㊁文学和世界新的无序性
[C]//[日]山里胜已,编.自然和文学的对话:都市㊃
田园㊃野生.刘曼,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12][美]安简㊃查特吉.审美的脑  从演化角度阐释人
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M].林旭文,译.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016.
[13][美]戴维㊃哈维.正义㊁自然和差异地理学[M].胡
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4][法]阿尔贝特㊃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5.
[15]郭小靓,原丽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价值探析
[J].学术交流,2017(12):68-73.
[16]盖光.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J].山东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9-54. [17][德]沃尔夫冈㊃韦尔施.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
[M].熊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18][美]厄休拉㊃K.海斯.地方意识与星球意识:环境想
象中的全球[M].李贵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15.
[19][美]夸梅㊃安东尼㊃阿皮亚.认同伦理学[M].张容
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0]黄秉生㊁袁鼎生,主编.民族生态审美学[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
[21][美]雪莉㊃艾得斯.开始写吧!  非虚构文学创作
[M].刁克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71
(总第177期)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王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