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审美取向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消费文化的崛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也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泛的文化、生活领域,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神圣性。消费文化下的审美取向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也引发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美学研究中进行深入思考与辨析
关键词:消费文化;审美泛化;审美娱乐化
一、当今的消费文化语境
近年来,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消费文化迅速地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取向。针对消费文化的范畴,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采取以下观点: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的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普通大众都被相继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当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由生产型社会变为消费型社会,随之而形成的一种消费至上的文化语境即消费文化。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认为:“在这个新阶段中,文化本身的范围扩展了,文化不再局限于它早
期的、传统的或实验性的形式,而且在整个日常生活中被消费,在购物,在职业工作,在各种休闲的电视
节目形式里,在为市场生产和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中,甚至在每天生活中最隐秘的皱折和角落里被消费,人类开始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存在经验及文化消费的关系中。”[1](p108)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我们社会文化和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二、消费文化下的审美取向
1、审美的泛化对传统审美神圣性的消解
传统美学通过“审美非功利说”是审美具有了高于生活的神圣性,使得美与生活成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领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然而在今天的消费文化语境下,人类既成的传统审美文化背景与环境被改变,导致当代审美的极度泛化,使审美走下圣殿转向日常生活的同一化。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曾指出,消费时代审美的内在含义就是指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问题。在这一阶段,“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现实,它进人了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务或者平庸的现实,都可归于艺术之记号下,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2](P23)在这种背景下,日常生活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审美泛化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事物都可以视为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而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
日常生活审美化物。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也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有活动,而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一种日常生活的消费休闲
游戏,这种审美“世俗化”取向消解了精英艺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艺术的界限,也彻底消解了传统审美的无功利性和神圣性。
2、审美快感至上导致人文性缺失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像时代的来临,视觉形象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众审美的感官化趋势日益明显,快感至上成为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造就了今天日常所见的调侃、恶搞、肥皂剧,等“快餐式”的审美和艺术,使审美日益趋向娱乐化、时尚化、通俗化,导致了审美活动中人文性的严重缺失。
在当下的“快餐式”审美取向中,支持审美的不再是传统审美中的生命气韵和人生意境而是金钱和物欲;审美趣味也不再来自于生命的内在需求冲动,而是来自盲目的跟风模仿;在被各种传媒所控制下的感官快感中,享乐后的人们却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的空虚。快感至上使审美活动变成了一种感官化的直接操作,这种缺乏人文内涵的审美活动,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情感的心灵愉悦,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虚无主义。
3、审美符号化成为社会身份资本的象征
在消费至上的时代,为了达到对消费者精神欲求的诱发与
引导,除了要对商品消费的实用价值关注外,更要关注商品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商品的审美化处理,审美成为消费性的符号,引领了生活的变化的趋势,而在这种符号化的背后是社会身份资本的占有和炫耀。
消费文化语境下,人们所消费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重要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即通过消费商品符号来展示自己的审美品味。“产品的符号资本为产品本身添加了地位价值。”[3](P240)例如,受经济收入条件的支持,中国城市中高收入率先成为当下审美符号化取向的代表体,其主要表现是在: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讲究消费的精致化,高档化和名牌化。于是,审美活动的符号化成为彰显个人和体所拥有的社会身份资本的象征。
三、对当代审美取向的反思
毫无疑问,消费文化的崛起,为人们欣赏和“消费”文化产品提供了可能性,以“全面泛化”与“快感至上”为主要表征的审美趋向也日渐明朗。我们不能否认消费文化的兴起与审美化生活的潮流有其正面价值,然而,消费文化下的欢乐神话在狂欢之后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虚无和疲惫。审美的消费者和制造者在商品化的文化圈中失去了批判力和创造力,沦入媚俗和功利化的泥沼。所以,如何在消费文化与审美的人文性和纯粹性之间到平衡点,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关键
问题。
参考文献:
[1]杰姆逊.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约翰・霍尔等著、周晓虹等译.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