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学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物质水平与精神文化的提高,以往的高雅艺术已经被日常生活审美化所代替,美学的研究内容已经扩大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不在限于高雅的艺术或者纯文字,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美学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约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种新的美学现象应运而生,审美趣味日趋多元化,审美与生活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可以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的趋势
一、生活美学概念及其特点。
1、生活美学概念:
生活美学是以生活美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美学学科。生活美学是运用美学的理论,研究生活中的审美现象,揭示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审美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生活美。
2、美学特点: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生活美学的涵义与研究对象
    生活美学是以生活美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美学学科。(实用美学的一个分支)
1.生活美学:是运用美学的理论,研究生活中的审美现象,揭示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审美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生活美
二、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美学与生活关系的起源:
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 20世纪60年代再次被提出; 20世纪末21世纪出得以彰显。
从“美”这个汉字来看美:羊大为美。羊长的大了不仅有吃的可以果腹,而且有毛皮可以暖身,自然是让人感到舒心和欢心的。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美学,这揭示了中国古代对美
的本质的理解是深入生活的,但是同时也是停留在了物质基础上的美。这样的美学思维把在象牙塔里面的美学和普通人的生活一下子联系在了一起,可能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学也说不定。
生活中有很多种体验,这些体验有些是让人觉得好的:比如动听的音乐;有些则让大多数人感到不适:机器的轰鸣声。美与美学是需要通过人对自然环境的反映来存在的,所以生活是美学的基础,不去考虑生活那么美学也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了。生活中的体验是美学的来源,同样美学也在反作用着生活,影响着个体对美感体验的认识。    美学实际上是属于哲学的,美是一种情感的感受,但不是凭空的感受,是来自与外界的刺激的,这又牵涉到了心理学的范畴。这些“学”都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呢?种种解释无非告诉我们一点:为了使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生活的明明白白的。美做为生活的体验,本身和过程都是美的。 
2、美学不仅给我们提供基本的关于美的现象,它还帮助每一个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能力
美是一种联想,把感觉到的东西同自己思想意识中的潜意识进行比对,产生的联想结果同自己在现实中的境遇的想象形成一种思想意识里的期望心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潜意识
里存在的美感模式(审美尺度)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他们同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自然环境及科学进步等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人类的潜意识心理除了先天遗留的外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学习和修养的结果。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个体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界,在热烈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在绚丽多姿的艺术领 域里,无处不存在着美。然而,是否所有的人都能敏锐地发现美,深刻地感 受着呢?并不一定。有的人就善于发现美,不但能够迅速地捕捉住它,而且 还能够洞察到一般人所忽略的美的精细内容,而有的人却反应迟钝,目睹到 美的事物时觉得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甚至视若未见,无动于衷。这是如何 造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修养、 兴趣爱好、性格情绪等等的制约,美感肯定会出现个性差异。
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它是人的主观状态,是对美的事物的期望和追求。 如果一个人没有审美的欲求,也就无所谓去欣赏美,感受美,再美的对象也 就难以将之储存到头脑中去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美、渴望美的人, 才会在心理上产生驱动性和紧张性,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 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强烈地去感受美。所以说,对美的欲求是审美活动的源泉和动因。
在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既存在千姿百态的美,也存在形形的丑。很多时候美丑总是交织在一起,甚至丑的事物以美的面目出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能准确地识别真假、美丑,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至关重要,而美学恰恰能够赐予我们正确和健康的审美观。
3、美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下对自然的一种不自觉和无意识下的心理存在转向主观的审美意识
水往低处流,风吹草会动,人们眼前的树叶基本上都是绿的,这个模式就是美学概念的胚芽。而主观的美学意识却让人们进一步做到了,个人思想中大海彩是红的,天空也可以是另一种彩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闻名于世的荷兰画家梵高,他的《向日葵》等作品,强烈的彩和旋动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主观能动的美妙境界。美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判断。这就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任何科学的理论思想除了对逻辑学的满足外 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美学的思想,否则,他们就是支离破碎和不和谐的拼凑理论。
三、生活之美所具有的性质
1、生活中的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而这两种性质同时又协调统一的将美进行了更加完整的诠释。
同一件艺术品,有人觉得美,有人会觉得不美,这是由于人们的鉴赏能力和评价作品角度不同所致。然而欣赏美的所谓正统的标准又给欣赏美加上了多种尺度和视角,比如说对称美、技法美、比例美等等。
对一件事物,不管是从主观上判断,还是从客观上进行欣赏评价,最重要的是这件事物本身是否能够让人们喜爱与接受,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是否能够在精神上给予人们以愉悦的享受。
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创造了美的世界,也在用客观和主观的双重标准去欣赏着美、感受着美。
2、生活之美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评价美的标准不尽相同。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每一时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的,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时代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失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自己的
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这就说明时代变了,审美观念也将发生变化,否则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女子以缠足小脚为美,然而在当今的新时代则被看做对妇女身体与心理的摧残。历史上也有个有名的典故——“楚王好细腰”,说的是楚灵王喜欢有纤细腰身的大臣和妃子,以细腰为美,于是宫中之人为得到楚王的青睐,竞相节食细腰,以至于达到疯狂的境地,有诗为证,“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现在看来,那时楚人对美的定义何其的荒谬与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