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在生活中对美的呈现
自然美,是指各种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石、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自然美的现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观,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自然美的本质特,性,就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的感性显现,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具体来说,自然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构成自然美的先决条件是自然事,物本身的质料、彩、形状等自然特征。没有这些自然属性,也就没有自然美。第二,自然美偏重于形式。一般说来,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有不同。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是朦陇的,不确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势却
是具体的、直接的引起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第三,自然美具有联想性。自然美之所以给人美感,往往与人们由此产生的联系有关,而且联,想越丰富,越奇妙,这种美感就越强烈。第四,自然美具有易变性。自然美的易变性是指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居的特点。许多自然物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产生了自然美的易变性。日常生活审美化
社会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美的特点--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就比较间接,自然美的美只是由于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了自然与人原先对立或者无关的关系,产生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之后,才,显现出来。而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生产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美直接来源与生产劳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活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也直接来源于人们的
各种交往活动中,在交往活动中体现出哪一些语言、行为、思想是善的,是美的,哪一些是恶的,是丑的。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社会美首先体现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人类师会时间的成果中。社会实践的主体一作为社会的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发挥,人类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如人的智慧、品德、意志、性格、创造力等得以充分展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人类实践力量的崇高与伟大,由这种对自身才能与价值的积极肯定而产生的种愉悦情感,人类的劳动活动本身获得了审美的价值,社会美还存在和表现与静态的人类劳动的产品上,在感性成果中,凝结了人的本质力量物化了人的审美心理的因素,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者自身,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它可以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等,它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象表现出来;外在美主要是形式的美,它显现着内在美,但又具有相当独立性。在人的美中,内在美是更根本、更持久的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美的最高形态。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更偏重于内容,社会美总是与那些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直接连接在一起。社会美与善密切相关,但不等同于善,它不具有直接的功利性,它把善变为个体高度自觉自由的行动,从而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
社会美重在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社会道德风尚的美,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同事、师生、军民、干、朋友、亲属之间都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照顾,如果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人利己以害人,还有什么美可谈呢?每个公民都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谦恭礼让,与人为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