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小故事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典籍记载的历史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不可或缺的经典,那么你对司马迁的史记故事了解多少呢?下面是 为您整理的司马迁史记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于是,他想了个奇怪的办法,当时生活在今陕西省陈留县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给成汤做妃子,他便跑去作为男仆一块儿陪嫁过去,他背着炊事用具来到了成汤的宫殿里。阿衡用烹饪中的各种滋味作比喻来游说成汤,让他致力于实施王道政治。成汤听了他的话之后非常赞赏,决定重用他,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宰相。
关于伊尹的出道,还有这样的说法:相传伊尹是位隐居的贤者,成汤打算任用他,便派人去迎请。经过五次往返,伊尹才肯出山任职、辅佐成汤。
他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的事迹以及九类国君的不同状况。成汤很受启发,便任用伊尹管理国
家政务。据说,伊尹还曾经离开成汤而到夏国去谋取功名。因为看到夏桀荒淫残暴,政局败坏,民不聊生,已经无药可救了,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成汤身边。
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在位时,伊尹已经是几朝元老了。他在太甲即位之初,创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文章,希望借此来辅导新君。
但是,太甲在即位后的三年里,统治暴虐,背叛道义,不遵守成汤制定的各项制度。于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成汤的葬地桐宫,让他在那里反省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伊尹代理行使君王权力,主持国家事务,并且接受诸侯朝见。
太甲在桐宫居住了三年。经过深刻的反省,他终于悔悟了自己的罪过,下定决心改过自新。于是,伊尹把太甲帝接了回来并把国政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治德政,勤于治国,四方诸侯又重新归顺于殷朝,百姓也获得了安宁。
司马迁史记小故事篇二:背水一战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史记中的故事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司马迁史记小故事篇三:让我打仗?我就“拖”战国时期,赵国离匈奴最近,匈奴衣食匮乏了,就侵入赵国的边境,大肆掳掠一番,把男人掳去做奴隶,把妇女掳去给军兵取乐,牲畜掳去放牧。面对这个纵马驰骋,来去自如的对手,赵国上下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赵国派大将李牧去驻守雁门郡(今山西代县),李牧也没有对付匈奴的好办法,干脆就用了最笨的一招:拖。作为边将,李牧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官吏,不受朝廷的干涉,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不光官吏的任命权在李牧手上,防区内的所有租税也都归李牧征收。李牧把租税都收入自己的幕府中,却并不滥用,而是全部划归为边防守军的经费。
这一笔租税为数可不算少,李牧乐得大方,每天都杀几头牛犒赏兵卒,对他们的待遇十分优厚,以此激励他们练习骑射。同时加强战备维护好烽火台,军情紧急时保障通讯畅通;大量派出间谍,刺探匈奴的动向总之,战备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与此同时,李牧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匈奴入侵,所有人马立刻退入军营中,不能和匈奴作
战,有胆敢和敌人接战的,有擅自去追捕敌人的,一律斩首!因此匈奴每次入侵,兵卒们就点起烽火通知各处守军退入城中固守。
如此数年,李牧的军队从未出战,但是百姓、牲畜却也没有什么损失。
这个笨办法很让人瞧不起,匈奴和边防守军都认为李牧是出于胆怯。兵卒们平常在一起聊天,都哀叹说:唉,怎么摊上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将军啊!
朝中大臣也众议汹汹。赵王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谴责李牧,李牧说:我就这样,陛下您要觉得我不行,您就换人吧。
赵王一听,你这不是将我的军吗?你怎么这么固执啊!大怒,把李牧召回朝中,换了另外的将军代替他。
这个将军很有进取心,匈奴一旦入侵,立即出战,但是匈奴人强马壮,赵国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结果不仅战士减员,百姓、牲畜损失极大,边境上几乎不能耕种、放牧了。
赵王一看这可不行,又来请李牧重新出山。李牧像对待匈奴一样对待赵王,也来了个拖字诀:
闭门不出,称自己有病。赵王厚起脸皮,数次强迫李牧去雁门郡抵御匈奴。李牧端足了架子,这才说:赵王您要非用我不可,我的策略还是像以前那样,您看着办吧。赵王只好答应。
李牧回到雁门郡,故伎重施,匈奴是有劲无处使,又是好几年一无所得,只好继续嘲笑李牧是胆小鬼。
守边的将士们过着这种和平的生活,不光粮饷不缺,每天还都有丰厚的赏赐,人人都渴望战斗。李牧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精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五万名勇士,十万名手,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一反常态,派牧人把牲畜赶出去大模大样地放牧。
匈奴一看这种形势,反而不敢贸然进攻,派先头部队试探性地入侵。李牧命令数千人的接战部队稀哩哗啦一触即溃。单于听过先头部队的汇报,立即率领主力部队大举入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