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杲杲日出。
  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之死;到死。矢:誓。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到原始的萌芽。
  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黄鸟》。穴:墓穴。惴惴(zhuì坠):恐惧的样子。栗:战栗。这两句大意是:当临近
墓穴将要被活埋时恐惧地战栗起来。《黄鸟》是一首挽诗。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死后,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皆在殉葬行列。~两句写殉葬者奄息等面临墓穴时惊恐战栗的样子。“惴惴其栗”现己成为形容惊怕恐惧的常用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板》。先民:古代的圣贤。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除饶):割草打柴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古代圣贤尚且需要向被视为下贱的割草的、打柴的人去请教,一般的凡夫俗子则更不在话下。“询于刍荛”可用于表示广泛地听取意见,虚心求教,连草野鄙陋的人的意见也不放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蓼莪》。怙(hū户)、恃(shì是):都是依靠、凭仗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没有父亲叫我依靠何人?!没有母亲叫我仰仗何人?!这两句是痛悼父母双亡,自己从此失去依靠的,表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两句均以反诘句式写出,加强了感情的表述,使诗人悲痛欲绝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可引用以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儿的幼弱可怜,也可用于表现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还可用于表达子女追怀父母的感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蓼莪》。哀哀:悲怜、痛惜。生:养育。劬(qú渠)劳:辛劳、劳苦。进两句大意是:可怜我的父母,生养我受尽辛苦。原诗是写儿子悼念父母的,主要表达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赡养父母,报恩德于万一的感情。这两句流露出对父母的深爱,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怀念或追悼,也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体恤、顾念。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岸:山崖。为:变成。陵:大土山。这两句大意是:高高的山崖也会变成低谷,深深的低谷也会变成高大的山丘。原诗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这种自然的'变化说明了一条哲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说明了世事沧桑多变的道理。从科学角度而言,现代地貌学也认为山川陆海是处在互相转化的运动之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淇奥》。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搓):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琢(zhuó浊):用刀雕刻,指加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品行:好比加工玉石,)像切割,像锉平,像雕刻,像磨光。此条以加工骨器、玉器为例,比喻君子要努力修养品行,坚持德行的砥砺。所以原诗说:“有匪君子,~,”后多用~来形容研讨学问或修饰文章。切、磋、琢、磨是四个表现精雕细刻的动词,该名句连用四个动词,增强了直观性,使较为抽象的砥砺德行、研讨学问通过几个巧妙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来。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诗经·陟岵》。陟(zhì志):登上。岵(hù户):多草的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那高高的山岭啊,遥望我远在家乡的父亲啊!原诗是写远地服役者怀念亲人的,这是第一章的前两句,叙述诗人登高望父。下二章开头的两句分别为:“陟彼屺(qǐ起,光秃的山)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写望母、望兄,实际上这六句互文见义。诗人登山远望家乡、亲人,反复咏叹,反映了行役者思家念远时深情。可用以描写流落异域的人怀乡思亲的心情。
shijing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信誓:忠实的誓言。旦旦:发誓时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这两句大意是:当初你起誓时是那样虔诚恳切,没有想到现在你会违背自己的誓言。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指责她丈夫背誓负情的,如今可用以形容有些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态度不庄重,需要时不惜海誓山盟,仿佛非常诚恳、坚决;实际上寡情少义,见异思迁。此外,现在“信誓旦旦”已成为使用范围很广泛的成语,多用于形容誓言的真诚。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诗经·谷风》。荼(tú图):苦菜。甘:甜。荠(jì计):一种野菜,味甜。这两句大意是:谁
说荼菜味道很苦?我觉得它如同荠菜一样甘甜。这两句在原诗中通过比喻,对比,来反衬弃妇的遭遇。苦菜当然是很苦的,但比起她无辜被弃的苦来,简直犹如荠菜一样甘甜,可见她的痛苦有多么强烈。可用于形容、强调人们某些无以复加的痛苦心情。此外,这种运用反衬手法抒情状物以强化表达效果的方式,尤其值得吸取。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想念的。伊人:此人,这个人,指诗中主人公所想念的人。一方:另一边,即对岸。这两旬大意是:我所思念的这个人,在大水的另一边。原诗是表现怀人时惆怅心情的名篇,这两句着重强调一水之隔,阻断了他们的爱情。同时,“水”还泛指他们爱情问的种种障碍。后世多用这两句形容情侣间的两地相思;有时也用。“在永一方”形容所思念的人离得很遥远,或形容虽近在咫尺,但仿佛一水之隔。可望而不可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采葛》。三秋:三季,即九个月,这里“秋”是作为季节单位来运用的,也可解作三
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看不见,就像隔了三秋一样啊!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把相思之情渲染得不仅非常强烈,而且富有诙谐的情趣,十分耐人寻味。这个名句使用频率极高,有时还演化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简化为“一日三秋”,不仅可用来形容情侣间深长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同学、朋友、亲人间离别后殷切的思念。此外,这种夸张手法也值得吸取、借鉴。
  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诗经·伯兮》。愿:思念殷切的样子。言(yan焉):语助词,无实义。首疾头痛。遣两句大意是:苦苦地思念着丈夫,即使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这两句中,“甘心首疾”形象、具体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可供引用描写、形容女子对丈夫、情侣的相思之情,也可学习、借鉴这种运用反村手法强化感情表达的艺术手段。
  未见君子,怒扣调饥。
  《诗经·汝坟》。君子:妻称夫。怒(ni逆);心里难过。调(zhou周):通。“朝”,清晨。调机,形容渴慕的心情十分强烈,如同朝饥欲食。这两句大意是: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思念之情就像清
晨饥饿盼食一样迫切。思念之情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其迫切程度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述。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使其变成具体可感的了。因为朝饥欲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用它来比拟渴幕、思念之情,是很恰当,也很生动的。这两句可用于形容情侣之间牵肠挂肚、急迫难耐的思恋情怀。也可只用。惄如调饥”比喻其它迫切的愿望。还可从这两句悟出,贴切的比喻往往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悠:长,辗(zhan展)转反倒: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这两句大意是:相思之情悠远又绵长,辗转床榻进不了梦乡。在原诗中,这两句写一个男子因为心爱的女子“求之不得”而夜不能寐,在床上“辗转反侧”刻画了一种单相思的苦况;现在可用以描写相思的煎熬,也可用以反映因心有所思而焦灼不安,不能入睡。这两句知名度很高,现在还常被引用,“辗转反侧”已成为成语。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常棣》。妻子:这里指夫妻。好合:恩爱亲密。鼓:弹奏。瑟琴:古代的两种乐器。
这两句大意是:夫妻之间丰相亲相爱,像弹奏琴瑟声调和谐。原诗中这两句是以夫妻恩爱来比衬兄弟感情亲密的,后世多用其字面意思,以“瑟琴”(也作“琴瑟”)形容夫妻感情的和谐融洽。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宴尔:安乐、和顺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新婚夫妻欢乐亲密,恩爱得如同亲兄弟。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叙述她的丈夫对新妻子亲爱得如兄如弟,以下又说到丈夫对她则视如仇人,这样通过鲜明对比,显出她丈夫寡情少义,喜新厌旧。后代用这两句,多形容新婚夫妻如胶似漆,极其恩爱亲密。有时单独用“宴尔新婚”指某人刚刚结婚,还沉浸在新婚的欢乐中。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睢》。钟鼓:古代的两种乐器。乐(le勒):快乐,这里用作使动词,乐之即使之快乐。这两句大意是:温柔美丽的好姑娘,我将敲钟打鼓迎娶她,使她快乐。这两句在原诗中是承接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而来的,描写那个男子想象着如果“窈窕教女”接受丁他的爱情,
那么他便敲着钟、打着鼓去迎娶她,和她结成幸福的伴侣。可用于描写婚礼,也可甩于形容经过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