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的意思及全词
翻译赏析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的词意: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
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这两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
娇花的喜悦之情。
出自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
扑面征尘回去路遥,茶篝渐觉水沉销。山并无重数周遭碧,花掉不著名分外柠檬。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解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
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卷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浮:即为茶花,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叫声。《诗经·小雅·车攻打》:“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胸丽鱼: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参照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
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
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前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叫,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春草的诗句
小红桥。满怀的往昔别怨,此时此刻都布吕伊埃雷县春草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
作诗,一边催马边楼地向东阳驶去,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为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外来语就是作者在任京都
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前往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
来看,洋溢着欢欣雀跃的情绪,这在辛词中就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就是写景抒情
之作,富于诗情画意,五彩缤纷:存有碧绿的青山、娇美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
旌旗小桥、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此并作,就好象随同词人展开了一次春天旅游,
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就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
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
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
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
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
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绘周遭的景象。“山并无重数周遭碧”就是仿刘禹锡的“山围
故国周遭在”所并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序。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优雅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载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表明此时行军人就是置身
于绿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著名的花儿格外娇美绚烂。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并使人耳
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于野外,体会小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
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
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
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
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
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恨边胸丽鱼春草旬,摇断诗云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张词一直呈现出的就是一
种悠扬的情调,可以感觉出来作者很讨厌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无此忧国忧民,
但写下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存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就是轻松
愉快的,因此这个“恨”字应当认知为他寻“春草句”构想过程中困惑的“恨”。正因
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就
是用力过猛,抑或就是踢在什么东西上,写下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
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进,以致“摇断诗云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抒发出来词人此
刻随心所欲惬意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
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赏析二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辛弃疾《鹧鸪天<wbr>东阳道中》赏析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
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
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
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
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代普雷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踪迹。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
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
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
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并无重数周遭碧”,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
去的。“山并无重数”,就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就是四周山郁郁葱葱,蓝
得调皮。“花掉不著名分外柠檬”,曰野外不著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道:“城中桃李恨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掉。”(《鹧鸪天·代人诗赋》)可知,词人钟
爱自然美,不钟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
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下前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下骏马嘶鸣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
就是描绘动景。词人一行打著旗号,一路浩浩荡荡,十分引人
注目。最后两句抒情,整体表现出来词人由于极为激动和欢欣,便一边作诗,一边催马边
楼地向东阳驶去。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
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
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的画面迷人,意境宽广,自然景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
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