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示例:“两弹’元勋”这一部分最让我感动。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崇敬赞扬。这一部分通过叙述邓稼先的生平,赞扬了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
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
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作者引用儿时学到的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颂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
他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积累拓展]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示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再如,““两弹’元勋”这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五、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提示:同学们对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加工、处理,大胆取舍,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材料。
2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
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
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一多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句话,突出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教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积累拓展]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示例:1946年7月11日,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并于次日逝世。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闻一多,暗杀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他。闻一多明知有危险,仍毫不畏惧,主持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感受其中的
精神追求。
参考答案:略。
4孙权劝学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
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启示:示例一: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有所成。示例二:学习能增长见识,改变人的气质修养。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洽经为博上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答案: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3.乎: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积累拓展]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答案: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2.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3.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孙权劝学练习题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 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参考答案:略。
第二单元
5黄河颂
[思考探究]
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费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磷的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第一问: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第二问:略。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第二问:略。
[积累拓展]
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参考答案:示例一:“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从诗歌内容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二:“‘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这是从语言的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三:“转入‘颂’。直抒胸臆。”这是从内容、诗人感情的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四:“‘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这是从语言、诗歌节奏、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五:“结尾铿错有力,庄严豪迈!”这是从语气、语言韵律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参考答案:略。
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参考答案:略。
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参考答案:略。
6最后一课
[思考探究]
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平日上课 | 最后一课 | |
气氛 |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气氛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 安安静静,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
学生 |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了。声背书啦…… | 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室后几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都很肃静 |
老师 |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平时 “我”迟到会遭到老师的责骂 |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漂亮衣帽。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