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大全+练习题
第4课 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1、作者名片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

1生难字词
卿(qīnɡ)  岂(qǐ)  孰(shú)  涉猎(shè)  遂(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这里比喻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3)一词多义
以蒙辞军中多务(介词用)
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但涉猎(应当)
涂掌事(当道、当权)
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事之晚乎(知晓)
(4)古今异义
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脱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寻阳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 三)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  表感叹语气,啊     
(四 )问答题
1、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第8课 木兰诗
一、整体把握
1、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3、【把握文章主旨】
(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
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二、重点复习篇

1.重点字词
赏赐百千:有余。        胡:战马。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意。   驰千里足:希望。
相扶将:外城。        双兔傍地:跑。
我旧时裳:穿。            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卷卷有名:古义指父亲。
孙权劝学练习题
(3)通假字
对镜花黄(通“贴”粘贴)
(4)古今异义
木兰当织(古义:门 今义:门第)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古义:跑 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策勋十二(古义:次 今义:旋转)
雌兔眼迷(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5)一词多义
市东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鞍马(动词)
帖昨夜见军(名词文告)
对镜花黄(动词通“贴”粘贴)
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动词搀扶) 
机不闻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名词重要的事务)
(6)词类活用
愿为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当窗理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