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课后练习题
《邓稼先》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一些例子,反复诵读,
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五、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说和做》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孙权劝学》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
留一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一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一一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一一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一一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黄河颂》
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期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老山界》
一、文章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含着怎样的情感?)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四、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下列语句,再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咽,像波涛在澎湃。
五、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
《木兰诗》
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
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从课文中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四、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孙权劝学练习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
五、背诵这首诗。
《阿长与山海经》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換。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別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四、文中一些语向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僧恶她的时候,一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彩。
《老王》
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国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五、课文結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作者为什么“愧作”?这种“愧作”的
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
《卖油翁》
一、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
二、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
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
四、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
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叶圣陶二三事》
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一些出来做品析。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四、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五、课外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驿路梨花》
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