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诵读古诗词是我校的特,在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中,我认为在诵读古诗词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
一、 传承美德——感知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
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在诵读中强化了一些能传承美德教育诗篇的教学。如在教学《游子吟》时,引导学生联想我们的父母,让他们说出“妈妈、爸爸每天都为你做了哪些事?你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 “在家做小主人”社会调查、“将感恩进行到底”
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古诗词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养成美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爱国主义的诗句
二、 陶冶情操——养性情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词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而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挑战,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
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
中渗透思想品质的育,如在学习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在品味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诵读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壮志的诗句、词句。教师相机设计“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岳飞、苏轼、文天祥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爱国主义教育——博胸怀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量。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时,让学生谈对家乡的感情,并适时写作《我爱家乡》的作文,在学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后,又结合开展“古诗伴我游四季”的活动课,在加深认识家乡的过程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四、人格教育——提素质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情。如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诗人的修养、胸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
总之,古诗词诵读的开展,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陶冶情操、学习传统美德、激发爱国热情方面都有很大作用。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祖国未来一代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