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10篇)
在中秋节,文人墨客一边遐想着古老传说,一边沉醉于清朗,这种种怀想情思,全都融入那些关于中秋的诗词歌赋当中。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期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鉴戒。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篇1】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朝代:元朝|作者: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乐,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赏析
上屋抽梯
此曲首句“一天蟾影映婆娑”,起得美丽,描出了一个天无纤尘,月光明亮,下照人寰坚定之景物的中秋之夜的特殊境域,引人入胜。“万古谁将此镜磨”逞才发挥,就月联想,由眼前思及“万古”,把时间扩大到了无穷遥远,诱人寻思。以新磨之镜比,古已有之,但询问谁磨,意却尖新。“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轻轻一笔,带回眼前,紧扣题目“中秋对月”。“广寒宫好快乐”,转入即景抒情,敬慕之意,溢于言表。“碧天遥难问姮娥”,无穷遗憾,婉转出之,妙趣横生。所欲问的是什么内容,没有具体说明。不是不能说明,乃是成心不说明,好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并迅疾地抒写自己的情怀。
“我独对清光坐”,突出了一个孤独者的自我形象,与在广寒宫过快乐生活的仙女们形成鲜明的对照。“闲将白雪歌”,一个“闲”字,道出了内心的孤寂。“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对仗整齐而天成,毫无做作的痕迹。“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怨气冲天,响亮传神,绾摄全篇,集中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孤独孤寂的不满情绪。前面写中秋的朗月,羡广寒的快乐,原是为了反衬这末句的,而独坐、闲歌,原是为这末句做铺垫的。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篇2】
琵琶仙·中秋
词牌名:琵琶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赏析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在苍茫的夜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通过此句,我们好像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月下花前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是由于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芳香;月亮的清辉覆盖了周围孤寂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冰冷。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形交融,冰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观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只影而今,事过境迁,在这如同旧时的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用“冰轮”喻,用“雪”喻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本来是故交不在,作者在想念他的亡妻;然而“不谙离恨苦”,偏要感动他那颗敏锐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忆及往事。“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渐渐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密切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交往事的深寻思恋,直抵人心深处。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还是当时的,清辉未减分毫。中秋月光照射,本该是众家团圆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篇3】
中秋月二首·其二
朝代:唐朝|作者: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天猫运营团队介绍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谛。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写替换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锐——高空中一轮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知道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谛: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篇4】
中秋闻笛
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赏析
中秋对月,引发人无穷怀思,诗人由于经历了种种不幸,在这该团圆的日子里,饱受着孤
独的煎熬,在枕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这时候,一阵婉转的笛声传入了她的耳中,不啻在波动的心潮中又加入了阵阵激荡,她感叹着,这笛声是精妙的,但是她这个断肠人不能再遭到这笛声的折磨了。三、四两句写得很伤感,“听不得”三字,承“断肠”而来,就用不着一一说明何以听不得,感事、怀人,种种不堪的断肠事,都包括在里面了。
诗人由于思人怀旧而难以入睡,因了笛声而更加伤悲,却成心拓开,说自己的断肠与笛声无关,就使伤心的程度更为加深,包蕴着无尽的辛酸之泪。“断肠”二字在这里凡两见,相互呼应,正是朱淑真生平的概括,所以后人把她的诗结集取名为《断肠集》。朱淑真确切常在诗中使用“断肠”二字,如《闷怀》:“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长宵》:“魂飞何处临风笛,肠断谁家捣夜砧?”《恨春》:“梨花细雨傍晚后,不是愁人也断肠。”大自然一切景物、声响,都足以引发她的伤心,导致断肠,读了这些诗,就更能体会出本诗中“自是断肠听不得”一句深入涵义,对作者产生同情之心来。
百科全书英文
朱淑真在爱情与婚姻上受尽了挫折,她本身又不是个服从命运安排的女子,所以写了许多悲怨感伤的作品。她专门写了“闺怨诗”一卷,描摹抒发心中难以排解的愁苦,其中哀怨之句,中人肺腑。如《无寐》云:“背弹珠泪暗伤神,挑尽寒灯睡不成。卸却凤钗寻睡去,上
床开眼到天明。”又如《新凉》云:“一夜凉风动扇愁,背时容易入新秋。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中国古代的闺怨诗,绝大多数是男子代言,读朱淑真诗,至少可以让人感遭到女子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是何等的细微。
中秋佳节古诗及赏析【篇5】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锦麟天地
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苏辙
狗钻洞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宣传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舟水驿,仍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
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爱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运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宣传助清赏”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大方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地方用,语重心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着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舟水驿,仍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行将分别;即便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注出两地别愁,“仍旧”二字非常好。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
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发挥才华,愁闷中他登楼眺望,北望故乡,胸中翻动着无穷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程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