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劳动精神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学会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认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把握新闻信息,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优秀劳动者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和做出的贡献。
  难点:理解优秀劳动者内在的思想品格、精神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钟扬感动中国视频(颁奖词部分)导入
  二、学习任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入选“感动中国度人物”。研读第4课的三篇
通讯,讨论:
  任务一: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梳理与探究文本中相关内容,概括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理解优秀劳动者内在的思想品格、精神魅力。用填表格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任务二,我们是怎么了解他们的?
  思考与探究这三篇通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事迹和思想品质的?从而了解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
  任务三,他们感动中国,将会对我们,对这个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个任务就是完成单元导语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通过学习优秀劳动者,关注社会的发展,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课前写一段话,谈自己的感想,课堂交流完成任务。
  三、拓展训练:写颁奖词(拓展材料见附页)
  学校举办“感动中国----我最崇敬的抗疫人物”评选活动。现在,请你给入选的张定宇院长写一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提前准备,课堂交流。
  四、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劳动精神的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是什么?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2、具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二、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项工作都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2、当前,部分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还不够。
  内容结构:
  1、第一部分: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
  安排了“提示语、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的故事、列举了20世纪部分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观察调查并讨论自己身边的变化。这几部分内容。
  2、第二部分:实践活动。
劳动最光荣的内容  安排了“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和设计志愿者活动”
  课前思考: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几册相关的教学内容:四上年级中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包括:漫话邮政、神奇的电话、各种各样的传媒、网络世界。四下年级中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包括:城乡巨变、腾飞的翅膀、交通连四方。五下年级中第三单元《巨龙腾飞》包括: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三册中三个单元的内容都与“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我想我们教学的着眼点不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我们家乡、我们祖国的变化有多么巨大。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感受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变化的同时懂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只有明确这几册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施教学,才能体现品德教学的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1、课前访问身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需要有哪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课前调查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设计:
  一、提示语引入——引出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学习故事,激发崇敬之情
  1、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诸如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哪些联系?
  2、、介绍故事:软件巨子比尔.盖茨。说说计算机的发明及软件的开发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
  二、召开发布会,体会科技发明创造带来的变化
  1、空调——这里四季如春;
  2、洗衣机——解放劳动力;
  3、磁悬浮列车——会“飞”的列车;
  4、霓虹灯——不夜的明珠;
  5、拉链——天衣无缝
  三、讨论课前调查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从前相比,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将来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呢?)
  过去 现在 将来
  (列一个表格)
  四、参观“传化农业基地”后讨论: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将来呢?
  五、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业,深入汇报
  过渡: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课前,同学们也访问了身边的劳动者现在来汇报。
  (一)小组内汇报。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业,深入汇报。(汇报前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汇报:应具备哪些知识?体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
  科学家运用知识创造的财富已有列举。
  1、农民。在讨论“传化农业基地”后进一步补充。
  ( 知道化肥的种类及作用,使用的方法;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诸如对水量的控制、温度的控制、施肥的量、农药的浓度、通风的条件;学习农作物的有关知识:怎样才能长得好?容易得什么病,若得了“病”怎么办;学习计算机知识,会上网查询有关别人的先进种植经验和失败教训,与别人进行网上交流;若进行机械化操作的话,还要会操作机器等等,否则你只是一名“原始”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