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浅论《酉阳杂俎》中的风俗文化
董俊焱 山东师范大学
摘要:《酉阳杂俎》中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主要涉及节日风俗、婚礼习俗两个方面。书中有关于唐代皇帝在节日赠送侍臣礼物的记载,反映出不同的节日文化;介绍了唐代及北朝的婚俗,从中亦可见二者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酉阳杂俎》;风俗文化;节日;婚礼
《酉阳杂俎》内容繁多,包括神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方面,“弥不毕载,以类相聚”。书中也有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本文将论述其中的节日风俗与婚礼习俗。
一、节日风俗
(一)上巳节
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1
唐朝时,每年的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上巳节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活动为祓禊。魏晋时期,人们约定俗称地将上巳节的日期定为三月初三,故以后的上巳节又被称为“三月三”。祓禊,犹祓除,指除灾去邪之祭。灾,即灾害、祸患。邪,指致病的因素。祓除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水祓,即斋戒沐浴。还有以器具祓,即通过佩戴草木制成的配饰来去除灾邪。书中提到的“细柳圈”,就属于这一类。
细柳圈,是指用柳条编成的圆圈。虿,即毒虫;虿毒指因毒虫引发的疾病。柳树在古人的观念中有驱邪的功用,因此在三月三这一天选择佩戴细柳圈以祓除疫病。唐代时,朝廷对三月三尤为重视。皇帝要在这天宴会臣,同行祓禊之礼。中宗景龙年间开始赐细柳圈,这在史书中亦有记载:
(景龙)四年春……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官柳棬以辟恶。(《旧唐书·卷七》)
戴柳圈有祓除疾病的作用,因此人们还编好柳圈互赠,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二)寒食节
寒食日,赐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2
寒食日,即冬至后的第103天,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禁火、冷食、祭祀、游艺等习俗。游艺的活动项目也多种多样,有踏青、插柳、打秋千等。
帖彩球,是指用牛皮或布缝制而成的球,并在外皮上贴彩画或绣图案进行装饰。围绕帖彩球的活动主要有踢球、抛球等。寒食节,人们互相赠送制作精美的彩球,一起玩乐,这在唐代诗文中也有体现: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踘儿。(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韦应物《寒食》)
(三)立春节
立春日,赐侍臣彩花树。3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迎春、打春、咬春等习俗。彩花树,也叫“宜春花”,是
人们用彩绢剪成的工艺品。唐朝人用彩花树来表达迎接春天的喜悦,盼望花朵早早开放。有些应制诗反映了这一习俗,如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桌面我的电脑图标不见了怎么办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早,应为剪刀催。
(四)腊日布料
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4
腊日是腊祭之日,南北朝时将日期定为腊月初八。腊日除祭神祭祖之外,还有击鼓驱疫、吃腊八粥、互赠礼物等习俗。
口脂,由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涂在唇上以防干裂,相当于今天的润唇膏。口脂具有香、润等特点,制作时还可以与朱砂等素调和,以达到着的效果。蜡脂,是含有蜂蜡的面脂,具有滋润皮肤的功效,相当于今天的面霜。口脂和蜡脂,在寒冷的冬天可起到保护嘴唇和皮肤的作用。碧镂牙筒,是指碧玉镂雕的管状容器。
唐代有皇帝腊日赐臣口脂的习俗,盛装口脂的容器也十分精美。这种礼物成为百官臣向往的恩泽,杜甫有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腊日》)
二、婚礼习俗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
(一)北朝婚礼
1.夫妻交拜之所:青庐
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5
映阶碧草自春
青庐,是用青布架设的帐篷或房屋,在此处举行婚宴或交拜仪式。为图吉利,青庐应设在宅院的东南方向。青庐形似游牧民族的帐篷,设青庐的婚俗源于北方匈奴,早在东汉就已在北方民间流行开来,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唐代的“露施帐”,就是北朝青庐的遗风:又今士大夫家昏礼露施帐,谓之入帐,新妇乘鞍,悉北朝余风也。6
汽车抖动是什么原因露施帐后来被叫做“百子帐”,取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程泰之《演繁露》云:“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特贵起名与婚宜。”(袁褧、袁颐《枫窗小牍·卷下》)
2.催新妇
youngforyou歌词
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7
夫家在迎娶时持续呼喊“新娘子,快出来”,带来了欢乐的气氛。新娘在屋内听喊叫声,直至满意后才会出来。
……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是也。8
北朝的催新妇到了唐朝演化为“催妆”的习俗,迎亲时要行“催妆礼”。女方家门紧闭,男方要通过吟诗催新娘出来,这种习俗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兴盛。
3.打女婿
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