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数字2012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总第206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6
简历筛选国家法定休假的四大传统节日文化意蕴
贺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
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
活动营销策划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
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意蕴;祈福辟邪;社交礼仪;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K8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0-0075-04
我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约160多个,传统节日也不下数十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起着凝聚人们情感、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传统节日都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春节,也称为“年”、“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年”的名称深刻地烙印着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作物生长、丰收的祈盼,《说文解字》即释义为:“年,谷熟也。”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将一年岁首的节庆称为“年”始于周朝,这一名称至汉代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到现在,民间俗称仍是将春节称为“年”。南北朝以后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后,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
幼儿积食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主要内容是用猎获的物品酬谢诸神,以祈来年的丰收和福祉。从《周礼》记载中还可以看出,每逢腊祭,人们还要举行驱疫行傩的仪式,以祓除不祥。1954年,山东沂南发现了一块汉墓画像石,内容就是驱疫行傩。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尚处于萌芽时期。《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黄焯解释说:“改岁,犹今俗过年耳。”高亨也认为:“改岁,改换一年,即过年。”对此节日风俗的记载并不多见。
汉代以前,春节所具有的祭拜仪式彩很浓,富有原始的禁忌和神秘性。汉武帝时期确立正月一日为新年,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开始出现了放爆竹,贴门神等庆祝习俗。原始崇拜和信仰的程度降低,增强了节俗的真实感和人情味。这一时期,人们对“春节”的称呼也相对多了一些。有的称之为“三朝”,如《汉书·孔光传》中说:“岁之朝曰三朝”。颜师古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东汉班固《东京赋》云:“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李善注曰:“三朝,岁首三朔日也。”还有文献称之为“三始”,如《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如淳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
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阳、游乐赏灯等
收稿日期:2012-05-06
扼虎救父作者简介:贺严,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