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宋 燃爆⽵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药发明后,难⽌新年放鞭俗。据《神异经》载:西⽅⼭中有⼭臊,犯之则令⼈寒热。但它怕⽵⼦爆声。于是⼈们烧⽵来赶⾛它。⽕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活⽤的,后来⽤于战争,乃是⼈类的不幸;⽤于侵略战争,更是⼈类的⼤不幸。
⼆、宋 教坊⾃乐
良⾠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年。堪喜岁⾸⽆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宋代教坊妓⼥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意,『官私妓⼥,顾倩只应』。⼀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有空闲⾃娱。
三、明 拜年送名⽚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抵见⼈。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笔⾦。宋代已⽤名⽚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令》也形容北京『是⽉也,⽚⼦飞,空车⾛。』现代的贺年⽚、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四、唐 饰梅花妆
初七⼈⽇⼜⽴春,梅花点额颜⾊新。此⾝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古代以正⽉初七⽇为『⼈⽇』。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种装饰;宫⼥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其实,妇⼥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楚国⼥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箔花钿,成为⼀种化妆时尚。
五、晋 馈春盘
⽴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古代在⽴春有吃五⾟盘的风俗。《本草纲⽬》中说:『五⾟菜,乃元旦、⽴春以葱、蒜、⾲、蓼蒿、芥⾟嫩之菜杂和⾷之,取迎新之意。』这⼀风俗传到唐、宋、⾦、元。
六、宋 宫中赐银幡
新春拜过⾄初三,⼤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满,帽饰招得笑语喧。苏辙《除夜元⽇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正三,明朝风⽓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春⽇,宰⾂以下,皆赐⾦银幡胜,悬于幞头上,⼊朝称贺。』
养生茶配方大全>择天记txt七、明 鞭春⽜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爆⽵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围看府尹鞭春⽜。《清嘉录》载:『先⽴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仪,前列社夥,殿以春⽜。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种盛⼤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象和春⽜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唐 放灯
⽕树银花不夜天,游⼈元宵多留连。灯⼭星桥笙歌满,⾦吾放禁任狂欢。正⽉⼗五⽇是⼀年中第⼀个⽉圆之夜,故称『元(⽉)宵(夜)』。道家以正⽉⼗五⽇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唐规模更为盛⼤。唐睿宗时元⼣作灯树⾼⼆⼗丈,燃灯五万盏,号为『⽕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称『放灯』。
九、宋 蚕⼘
捉弄⽶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喜得佳兆虽⾃设,依然欢乐不可⽀。宋杨万⾥有《上元夜⾥俗粉⽶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岁之祸福,谓之蚕⼘,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住,村落⽆灯惟有⾬。隔溪丛祠稍箫⿎,不知还有游⼈否?⼉⼥炊⽟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祝⾝取官早,⼩⼥只求蚕事好。』云云。既说是⾥俗,可知是杨万⾥家乡江西吉州地⽅的风俗;也即南⽅养蚕
地区的风俗。
⼗、明 ⾛百病上城头
妹元宵结伴游,⾦吾不禁登城头。⾛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六对⼭⼈《锦城⽵枝词》:『为游百病⾛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墙⾼。』描写当时成都妇⼥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清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思机敏⽅解疑。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三⾯贴题签,⼀⾯贴壁,此灯⼜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礼品留念。清家震涛有《打灯谜》诗云:『⼀灯如⾖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清 请紫姑神
珠海特区报电子版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虽为⼀种迷信活动,实则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们的神⼒。
⼗三、元 结⽺肠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什么桥
元宵初过犹⾃忙,家家⼥⼉结⽺肠。含情暗思⼼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正⽉⼗六⽇⽤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肠。』
⼗四、清 ⾛百病摸门钉
元宵雪衬⼀灯红,⾛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贵⼦,不枉今番寒夜⾏。正⽉⼗六⽇⾛百病,
盖妇⼥藉此节⽇可以⾛较远的地⽅,实为⼀种健⾝活动。⽽已婚不孕的妇⼥,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
⼗五、唐 送穷
年年晦⽇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穷⽅⾛新穷临。送穷之俗,⾃汉已有之。传说穷神穿破⾐,吃稀饭;在正⽉最后⼀天死去。⼈们在这天熬粥、扔破⾐、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
⼗六、宋 春社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春风属社公。割⾁⼘⽡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聋。⽴春后第五个戊⽇是春社⽇。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
⼗七、宋 ⽃草
社下烧钱⿎似雷,⽇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孙⽃草来。范成⼤《四时⽥园杂兴》中『春⽇杂兴』曾描述⼉童⽃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春草长,⼉童互相⽤草⾓⼒,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股票涨停能买吗⼗⼋、宋 迎富
古⼈采莲携⿎游,今朝杂花插满头。相随郊外游⼀⽇,迎富即是忘忧愁。⼆⽉⼆⽇迎富风俗由来甚古。⾥俗相传今已久,漫随⼈意看⼉嬉。』
⼗九、周(郑国) 踏青
溱洧河畔钟⿎交,踏青游⼈乐陶陶。红男绿⼥佩⾹草,两情相悦赠芍药。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节。后来才移到七⽉七⽇。
⼆⼗、晋 流觞赋诗
修禊⽂会聚溪头,⽻觞载酒曲⽔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俦。《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证明周代已有到⽔边洗涤污浊、消
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流杯的⽂⼈聚会。《荆楚岁时记》:『三⽉三⽇,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之饮。』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阴兰亭举⾏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序》。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沐春风,⾹车纷然乐踏青。游⼈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晋书》载:每年三⽉初⼀⾄初三,⼈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踏青⼆三⽉。』
⼆⼗⼆、唐 内宴冷餐
御赐冷⾷满宫楼,鱼龙彩旗四⾯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上⾦殿头。据史料载,如⼲粥、醴酪、冬凌粥、⼦推饼、馓⼦等。因在寒⾷节⽤,⼜称寒具。唐宫内的寒⾷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会。
⼆⼗三、宋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南宋杨万⾥有《三⽉三⽇上忠襄坟因之⾏散得⼗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路旁许多卖粉捏孩⼉、象⽣果⼦等物的⼩贩⽤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四、明 ⽃百草
百花争艳满庭芳,莺歌燕舞⼥⼉乡。不喜饮酒猜拳乐,闲将⽃草过时光。明翟佑《四时宜忌》:『《荆楚记》⽈:三⽉三⽇,四民踏百草。时有⽃百草之戏,亦祖此⽿。』⾼启《⽃草》诗:『摘拾遍丛丛,铺茵曲槛东。众家谁得?胜独有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