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桥谈往读后感
二十世纪初,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正遭受着一场从未有过的浩荡。在战火弥漫中,孙中山先生说道:“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学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听后大为震动。
在紧张的战局下,修建一座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跨越上受上游山洪影响、受海潮涨落肘制的钱塘江的大桥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那时横亘在中国江面上的大桥,都是由外国工程师建造而成的。更是有外国人夸口:“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
“我赵州桥虽有千年,但仍享誉世界。而今......”茅以升愤然道。他立志要修桥,立志要修外国人扬言中国工程师不能修的钱塘江大桥。
这桥可真难修啊。一千四百根要打进四十余米深流动的细沙里的桥桩,湍急的江水、受浮力影响而难以架起的钢梁都为大桥的建造增加了难度。可茅以升没有放弃,他深知此桥架起的重要意义。在一千多个冥思苦想的日夜里,他改进了“射水法”、发明了“沉箱法”、利用了“浮运法”,终于将钱塘江大桥架起。大批军火物资得以顺利输送至前线,打破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
公费留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的茅以升,在毕业后成为了世界上各大桥梁公司与大学竞相邀请的对象。类比当时国内环境,国外优渥的待遇、安稳的环境成为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可茅以升却说道:“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便毅然归国。
是啊,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千余年前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四大发明”;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更有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贝尔发明的电话、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等。这些科学成果都打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了造福全人类的福音。
可是,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有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两弹元勋”邓稼先;航天之父钱学森;还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们都如茅以升一般,或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或是在祖国需要之时不计个人得失,献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之中。以个人之力扛起民族前进的大旗,为祖国的跃进打下基础。
自此我深深地明白,个人与祖国是无法分割的。或许你能在海外到一份优渥的工作,可是没有强大的祖国为后盾,终究还是受人轻视,甚至是歧视。我的祖国或许有缺点,也不那样
万般皆尽人意。可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新一代少年才更应发奋图强,竭尽自身所能地去建设她。犹如茅以升一般,以中国桥梁撑起民族脊梁,以科技之力,造富强中华。
詹天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