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考复习之《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③得罪,例出④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⑤,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⑥停蓄⑦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释】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④例出:按规定遣出。⑤居闲:指公事清闲。⑥泛滥:文笔汪洋恣肆。⑦停蓄:文笔雄厚凝练。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日光下(    )
(2)俶尔远逝(    )
(3)自刻苦(    )
(4)于山水间(    )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限3处)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泛 滥 停 蓄 为 深 博 无 涯 涘
小石潭记练习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4.明末张岱有言:古人记山水手(笔法),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请以【甲】文第②自然段为例,赏析柳宗元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处。
5.细读《小石潭记》,字里行间流露着柳宗元的“忧”和“乐”,借助【乙】文和链接资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柳宗元“忧乐观”的理解。
【链接资料】
……(子厚)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新唐书·柳宗元传》)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③磓: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汰(tài):波涛。⑤馀甘:即橄榄。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潭中鱼百许头:
(2)佁然不动:
(3)折处为潭:
(4)以付过: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8.下列对两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B.【甲】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C.【乙】文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D.【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乙】文“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写出了山水之乐与身世之悲在作者内心交织。
9.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分别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①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③,响若操琴。揭跣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②若限阃(kǔn)奥: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③文:同“纹”,纹彩、花纹。④揭(qì):把衣服拎起来。跣(xiǎn):光着脚。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清冽(    )(2)不可久(    )
(3)响若琴(    )(4)龙鳞之石(    )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13.【甲】【乙】两文均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两篇选文抒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甲文借“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乙文借“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引用原文),有力地表达作者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心
(2)佁然不动
(3)信声无哀乐也
(4)僧少可语耳
1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踞石坐 学不思则罔
B.其境过清 不物喜,不以己悲
C.山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岸势犬牙差互如土石何
1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17.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18.【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