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重要字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一词多义:
(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
③不可知其源:。
(2)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3)清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4)以①卷石底以出:;②以其境过清:;
③全石以为底:。
(5)乐
(6)从
3.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用原文回答:
(1)小石潭的全貌:。(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
5.文中相关经典题目:
(1)请根据文章脉络,结合提示,用四字短语概述各段内容。(大意对即可)
答:发现小潭--------小潭源流——。
(2)作者初闻小石潭水声时心情是“”,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而离去之前的感受是“,”。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
答: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无人欣赏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到地方,孤独寂寞的悲苦。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答:①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②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无人欣赏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到地方,孤独寂寞的悲苦。
小石潭记练习题③欣赏到自然的景的幽静美丽,但是只能在小石潭记中体会那种凄苦,因为我们的人生际遇并不相同。
(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5)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6)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