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敬一丹《我遇到你》有感: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光安然,岁月馨香。生命中,每一次遇见,都会让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的涟漪;在风中、在雨里、在岁月的跋涉中,翻卷俗尘的清流,舞动流年的韶华,当蓦然回首时,若还有暖意,便是时光赠予的明媚,只有看淡一切,心情才会演绎精彩。其实,每一个渡口都可以停靠、摆渡,温暖,一直在路上,总是那么的温婉清新。温暖、恬淡、寂静的五月,三秦大地处处呈现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斜倚在农家书屋的窗前,看着这清浅的时光如一卷水墨丹青般漫展,琐碎的温暖就像绕不开的花香盈满了衣袖,溢满了唇齿,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直妩媚到你的骨子里。那就让我采撷一缕叶间的清露吧,用它来轻轻润笔,剪一缕阳光的羽翼,让缱绻的情怀自由挥洒,妖娆成最美的书评。——笔者题记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来到书房,习惯的打开电脑,在人民网读书频道阅读敬一丹的新书《我遇到你》这本书,心灵仿佛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那远方,就是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精彩世界。全书共分为“精彩的励志传奇、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央视节目的反思反省、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职业道德、百姓故事社会热点、尽在《我遇到你》”九个部分。书中,敬一丹首次袒露心路历程,全面回顾了自己坎坷
的求学经历,堪称精彩的励志传奇:13岁当家、28岁读研究生、33岁进央视、38岁创办“一丹话题”、40岁加盟“焦点访谈”……以自己的视角阐释和反思自己所有见证中国社会重大变迁,比如舆论监督、扶贫、国企工人下岗等社会转型热点,以及自己对弱势体的采访,新闻理想等等,让读者了解和感悟那些新闻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个时代是浮躁的。浮躁的内心,驱动浮躁的举动。于是,笔者所感兴趣而乐于阅读的,是在浮躁与浮华的背景下,敬一丹是如何做到安于平凡和默默奉献的。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世壮举,但在她的平凡与默默中,却有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那就是遇见。2013年,敬一丹曾前往南极。这片清澈的净土让她深思和回望,逐渐产生了以写书的方式告别职业生涯的想法。写作让敬一丹沉淀、充实,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我在写书时,有那样一种满足感,好像把一个个节目又回忆了一遍。”“写本书,对自己是个交代,跟观众和读者是个交流。”
《我遇见你》不是一本普通的人生传记,而是作为一个电视人对职业生涯的回望,边走边想的思想结晶。这本书,她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描写了电视采编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她用一双细致的慧眼、一颗纯真的心灵,认真地观察着发生在身边的大千世界,她不作走马观花式的猎
奇记录,而是在认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坚定地成长,在缓慢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摸索人与空间的关系,冷静地思考人生。她在文字的丛林里寻根溯源,寻心灵的栖息地。因此,这本书不仅是一个电视人的心灵之旅,也是一场源自生活的真实之旅。 历史有时是可怕的,每时每刻都在天平上晃动,我们可以选择忘却,却无法妄想改变。似乎在经历着一场蜕变,在一些彻心彻骨的经历和觉醒之后,并非变得彻底,更像是不露锋芒的锋利,成长的温润,舍得之间的坚定。一直在重拾,一直在充实,一直在缔造着。再深刻的痛苦,当它即将逝去的时候都只会留下一场无尽的落寞而不是什么痛彻心扉;即使再纠葛的事实,最根本的缘由或许也就只是不经意间一句话、一个眼神。太多太多,都会,都将会在时光流年的交织中终究凝成一场沉默。更多的时候,不想再说,更多的言语都在与时光漫步的行路中变成成熟的沉默。
敬一丹给自己的书定名为《我遇到你》。她说,自己特别喜欢“遇”这个字。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她遇到了《东方时空》,遇到《焦点访谈》,甚至更早的时刻,成为林场广播员,上广播学院读书,遇到那些人、这些事,我就不是今天的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偶然,它都是沿着一个方向在走。”她遇到了广播和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遇到默契合作的同事,遇到麻风娃、孤儿、贫民、残障、导盲犬,遇到雾霾、水危机、荒漠化、资源危困……央视27年,“沉淀下来的,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在书中,
她洗尽铅华回顾自己在央视与《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东方时空》、《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相携走过多年,更曾站在电视前沿,直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每天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寄托了亿万人对社会公正的向往,也让敬一丹成为中国舆论监督史及现代公民成长的见证者。她的“弱势体的代言人”形象深入人心,其真诚、朴素、知性的主持风格让她赢得各年龄层观众的信任。“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以及在全国各地采访做节目刻骨铭心一路走来的主持经历,看是“任性”,实则是“韧性”的结果。在《如果有一天,不再分城里人乡下人》中,敬一丹回顾了自己亲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故事,以及我的感悟90年代采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经历。曾经“韧性”的遥望,使得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在20年后,终于有了时间表,有了路线图,让中国在社会进步方面往前又迈了一步。在《让“焦点访谈”活下来的秘密工作手册》中,敬一丹回忆了“焦点访谈”元老曲长缨、女记者李玉强、成长为骨干记者和制片人的余伟利等人对新闻的执著,以及自己节目被审和加入“焦点访谈”的经过,告诉人们,“焦点访谈”能活下来,靠的就是这些新闻人的“韧性”,而在这样的栏目里能坚持下来,靠的也是“韧性”……没有韧性,就没有几十年的“雷打不动”,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