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跟我一起玩儿的道理
没有小伙伴的童年是孤独又无趣的。
但朋友真的像歌里唱的,“敬个礼,握握手”就能搞定吗?就像《和我一起玩》中的小女孩,当她想跟动物交朋友时,首当其冲的沟通方式就是伸手去抓和摸,动物们感受到了危险,给出了“四下逃窜”式的回应。
而当她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躲起来的动物却因为好奇,又纷纷回来了……孩子从不按照套路出牌,他们势必要在反复试错中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女孩儿和动物,仿佛两种不同性格的孩子。一方活泼主动,一方胆小怕生。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才是他们的交友关键词。从“所有的动物都不跟我玩”,到“所有的动物都和我玩了”之间,玛丽•荷•艾斯设计了一处情节转折,十分圆润自然,耐人寻味。她让寂寞的小姑娘先去拔了一棵蒲公英,把种子吹散了,又让她无聊地坐在池塘边,看虫子在水面划波纹,然后,蚱蜢、青娃们才一个接一个地悄悄回来。
女孩静静坐下,并不是为了等待什么,她没有任何“得到”的妄念,只是自然地静下来,任凭自己寂寞着。安静让她学会了耐心,并最终获得动物们的接纳。因此,在我看来,《和我一起玩》
的精神内核并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回归”。它描绘的是一个合谐的自然世界,孩子、蚱蜢、松鼠、兔子等都是其中的平等成员。只是,作为人类,孩子被赋予的社会属性常常使得他们忘了这一点,从而被这个世界拒绝。而当他们回到自身,回到当下,保持完整初心的时候,就会再次融入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世界。一旦归来,生命就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的小鹿或许就代表了这一隐喻。
孩子和小动物的世界只有怀着宁静美好的初心才能踏入,它不难实现,但硬闯就会受伤。而曾经在那里驻足的孩子,终究会离开它。
我和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