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郭学萍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年第09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舞悲凉
        文人大都是性情中人。兴之所至,信手涂鸦。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据说是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的,诗题系后人所拟。临安,南宋的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客栈、旅店。
        用对辽、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是赵宋王朝自开国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国策。其结
果是,中原被占,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相中。于是,大修楼堂馆所,并大肆歌舞享乐。在以后的几十年间,杭州成了这帮寄生虫们的安乐窝。一些爱国志士对此义愤填膺,林升的这首诗便是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深切鞭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形象——华丽的楼台和靡丽的歌舞,从空间的无限量与时间的无休止,曲折委婉地表达出心中的愤慨。
        第三句中的字极为传神。那些西湖上的游人,大约正是因此而陶醉。一个字,写尽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之态。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州,即北宋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那些达官显贵,苟且偷安,早已忘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和仇恨,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繁华的宋朝都城汴州,并欣欣然陶醉其中。
        岁月静流。那搁浅在记忆深处的旧和弦,弹奏不尽人生的种种悲怨与忿恨;那粉黛朱颜,长袖善舞舞尽悲凉,笑靥如花尽是凄切。家国仇,恨悠悠,一场繁华一场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何故悲秋作惆怅
        陆游应该算是一位高产作家。六十年间万首诗的产量,令人叹服。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曾写下一小诗,向他心爱的小儿子传授写作秘诀,其中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要求儿子不要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和技巧的奇绝,而要重视诗外工夫,着力从生活中觅求诗的真情、真境、真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便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此时的陆游,已经随着南宋小朝廷仓皇逃难六十年。一颗没有归属的心灵,漂泊于路远山遥,漂泊于日月沧桑。
        一个深秋之夜,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于披衣而起,步出篱门,在拂晓的晨风中,发出慨然一叹。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虚指,极言其长。五千仞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古人以八尺为一仞。五千仞摩天都是极言其高,高山插入云间。
        诗的前两句意境辽阔深沉,对仗严格工整。意思是:奔腾咆哮的黄河,挟雄豪之气,奔流入海。雄伟奇崛的高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样的大好河山,竟然落在异族手里,又怎能不使人感到势如江河的无尽愤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字,道不尽六十年的辛酸、六十年的守望。这种对故土的守望,对自由的守望,贯穿了诗人的一生。一个字,饱含多少次期盼,又饱含多少次失望?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
        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