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安西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各种途径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但是在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课前先自主查阅资料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
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认识“渭”这个生字,会写“舍”字,明确“舍”字在本诗中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全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拓展古诗,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
根据“前置性作业”的建议,对古诗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
钻研教材,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本课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
1.(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节目?通过看“中国诗词大会”,你学会了哪些诗句?(哇,这个节目真好,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的古诗词。)
2.再看,这是谁?(李博文)李博文介绍一下,这是参加什么比赛的获奖照片?
是的,前不久,我们昆山学校也组织了一次诗词大会,在比赛中,不仅仅是李博文绽放光彩,
其他参赛选手个个都像小诗人一样,气度不凡。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的世界吧。
一、导入
1.师:(出示柳树的图片)同学们,当看到刚发芽的柳树,我们会想到诗句——(生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当我们看到广阔的草原,会想到诗句——(生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知道这首诗的全名?(生答)从诗题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通过赏心悦目的图片配古诗的情景,拉开了师生交流的帷幕,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2.师:右手食指拿起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写“送”字的时候,要注意先上人后开船。“使”字不要掉下右上角的一横。)
3.齐读课题,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一想: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王维 送别要出使        与他送别的情景)
二、细读古诗
1.读诗题
师:同学们,读诗的第一步是什么?(预设:读诗题。)通过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若生答不出,则引导:
王维送别谁?(元二)那关于元二,你知道哪些?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里,要求同学们查相关资料。(不要读资料,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
预设:“元二”是人名,原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是作者的好朋友。
师:我们了解了元二,那他即将到哪里去?(安西)关于安西谁来介绍一下?
预设:“安西” 是指的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甘肃一代,是西北边疆的意思。展示安西的地图位置。
2.知诗人
(1)读诗第二步是什么?(预设:知诗人。)昨天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中有一项,是让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王维的资料,还有的同学发了才艺秀,大家看,这是谁?听听她说了什么?
设计意图:信息化平台与语文学习巧妙融合。通过检查预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入学生自己的介绍,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打开话匣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谁还知道王维的其它资料?(生说资料,师引导背诵王维写的其它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画》《鹿柴》)
(3)我们一起看看老师查阅的有关王维的资料。(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解诗意
(1)读诗第三步是什么?(解诗意)我们来读一下前两句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①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师:读了这两句,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里不太明白?
预设:
请问渭城是哪个地方?谁来介绍?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通过
网络查资料)师总结:通过网络查资料,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那“朝雨”指的是什么?(清晨的一场小雨,板书:雨)“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湿润)那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是的,看注释也是解诗意的一个好方法。
②师:刚才我听到咱们同学对“舍”这个字的读音有争议,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字典对这个字的解释。大屏幕出示:舍:①shě 舍弃,施舍。 
②shè  房屋,房舍。师:那在第二句诗中,应该读什么?(读shè )(引导学生明确:读古诗古文时,拿不准的字音,可以“以意定音”。)
③写一写“舍”
A.观看“舍”字的演变过程。(师总结:中国的汉字真是神奇,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B.学写“舍”字。(“舍”是一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老师在课前已经把有关“舍”字的微课发到乐教乐学里了,看,这位同学看的多么认真呀!可是,我发现还有部分同学写得不太规范。我们再来写写这个字吧!)
师:同学们,还记得微课中,老师提到清末有位书法家叫?(黄自元)他写有一本书叫做《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其中就提到:“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意思是上半部分为主的字,要把上部写得足够伸展。所以,像“舍”这种带人字头的字,就应该把撇捺写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