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师:(课前全班同学加以动作进行“疯狂背古诗”展示活动)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经典的古诗演绎得如此时尚及动感,我想,如果古人地下有知的话,他们必定是抚掌称快,慰藉有加吧!确实,这些经典的古诗我们不能忘,因为它们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那今天,我们就在这堂课中走进经典、重温经典吧!
师:(板书王维)对啊!能说说你们知道的王维吗?
生1:王维,盛唐诗人,于唐601年出生,661年去世,亨年60岁。
生2:王维,懂音律,工书画,人称诗佛。
生3: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苏轼曾称赞他:“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山中送别》(师板书:山中送别,友人)二、初读诗句,整体把握。
(课件李叔同曲《送别》古筝乐曲响起)
1、师范读。
2、师:听了老师读,你们想读吗?(指名学生读师简评)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师: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那请同学们认真领会这一意境,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深山,高高的树遮天敝日。(生读“山”字读重拉长)
生2:我看到了一轮夕阳,它正无可奈何的西沉。(生读“日暮”凄凉)
生3:我看到了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在黄昏的风中,它的柴扉吱嘎着响。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讲得也不错,看来对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有所领悟,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作者另辟蹊径,只是把分别的场面用一句话轻轻带过,没有像柳永的词中所刻画的一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没有象李白诗中所写:“忽闻岸上踏歌声,”他只是用一个看似平常却又耐人寻味的动作把自己的心思表白无遗。你知道是什么动作吗?诗中的哪个字描绘了这个动作?
生:掩(师点击课件,重点突出“掩”字)
师:掩是什么意思?
生:遮掩,掩盖。
师:那“柴扉”又是什么意思?
生:柴门。
师:掩柴扉是什么意思呢?
生:关上柴门(师插话,那“掩”呢)“关”的意思。
师:诗人这一掩,可把他的心事全暴露了,这一“掩”,掩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他可能想到了什么?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这一“掩”,掩出了作者的孤独,王维原来一直及他的好友吟诗作对,现在屋子空荡荡的,他是多么孤独啊!)师:分别时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吧!可作者王维却用一个“罢”字带过,他该是矛盾着吧!请同学们想一想,分别的时候,他们之间可能说了什么呢?
生1:王兄,就此一别,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相见,你可要保重身体呀。王维 送别
生2:维弟,千里相送,终需一别,你还是先请回吧!想我了,一定要记得捎信于我哦!
师:是啊,往事历历在目,朋友的话语还依稀在耳边回响。王维就这样,从白天送走朋友开始一直到日暮,伤感着、寂寞着、惆怅着,可是他为什么不把“掩柴扉”写成“关柴扉”?同桌讨论讨论。
生1:“掩”是轻轻的关。
生2:“关”是紧闭的意思,“掩”是半开半闭的意思?
生3:“关”是完全关上了,不留一点缝隙。“掩”是遮盖着,其实空隙很大,可以进人。
师:诗人这样“掩”着门,究竟是为什么呢?诗中哪个词说明了诗人的意图?
生:归。
师:“归”是什么意思。
生1:回来。
生2:我明白了,诗人这样掩着柴扉,完全不顾夜已浓,天气已冷,是期盼他的朋友马上就能回来呀!
师:是啊!诗人就是这样矛盾,刚刚送走友人,却又思念着他早日归来,这就叫“思归”。(师板书:思归)师创设情境引读: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古筝曲响起
师:是啊,夕阳已是一片惨红,你看,诗人王维的影子被夕阳的余辉拉得老长老长,显得更瘦了,他极目四方,只是空山不见人,而送别的人话语却分明还在天空回荡,他多想问问他。(生齐读:春草明年
绿,王孙归不归。)师:夜更浓了,人去楼空,寂寞的王维呀,只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旁边的座位已空,那是昔日及他抚琴百歌的知音常座,他多想他早点回来啊,赶紧问问他。(生齐读: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将是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月还是那般的皎洁,只是照得诗人王维的泪花更加冰凉,闲适不再,有的只是满怀的惆怅,那就让明月捎去王维的那番苦苦的思念吧!(生齐读: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那就是送人的人盼团圆,被送的人常思念。这就叫思归盼圆。(师板书:盼圆,齐读“思归盼圆”一词)
师:这是王维——古人对朋友团聚的殷切期望,对团圆的期盼。由这样一个思归盼圆,你还想到了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回归及团聚吗?
生:我想到了大陆及台湾人民的那种思归盼圆。
师:是啊,有一副对联写得好: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望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
首盼团圆。这“思归盼圆”一词不正是把两岸同胞的心声写出来了吗?而王维这首古诗又何尝不可理解为
永不忘根的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那种深深期望呢?(板书:大陆、台湾)
齐读: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思归盼圆,没有国家的统一,哪有常人的团聚呢?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期盼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