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送从弟蕃游淮南》赏析
  诗词词《送从弟蕃游淮南》
  年代:唐
  作者诗词人王维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复有沧洲心。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送归青门外,车马去��
  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
  古诗词词《送邢桂州》
  年代:唐
  作者诗词人王维王维 送别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z。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作品赏析
  王维在诗词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词、律诗词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的诗词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词,诗词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词”。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词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词欣赏文章敬请关注“
可可诗词词频道”的王维的诗词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词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词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词。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凤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 ,“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词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z”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 。“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词词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调,与诗词词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z”即开船,语出《楚辞》:“乘z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十分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 。“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词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二典,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君故事。《后汉书》载 :“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i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 ,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A候舍。时夏夕露坐 ,A因仰视,问曰 :‘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 :‘不闻也!’问何以知之。A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涵义是:刑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词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诗词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
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词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词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词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词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词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词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词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
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词解》中概括这首诗词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词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词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