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反对、流⽔对(转)
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化遗产。这些⽂化遗产都是古代⼈民⾟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种艺术,是祖国⽂化艺术园中的⼀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们喜闻乐见。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除⽇,题桃符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为传世第⼀联。到了宋代,春联还是叫桃符;直到明朝开国之初,⼈们才开始⽤红纸写春联,称之为春联。
鼠和牛合不合⼆、对联的特点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右⽽左,由上⽽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也是对联的中⼼。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
根据对联特点分析对联⼀则:
万⾥⼭河添异彩
千年历史写新篇
这副对联,上下联都是七字;上下联的词性排列都是数词、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上联
的平仄分布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上下联讲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内容紧密相关;上下联的结构都是“定——主——谓——宾”式;其节奏都是前四(字)后三(字)。
三、对联的种类和形式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字长短不⼀,短的仅⼀、两个字;长的可达⼏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对、联球对、集句对等。我们仅谈常⽤的正对、反对和串对。
1、正对。上下联内容相似或者相关(即只有⼀⾯性)的对联。如:
松⽵梅岁寒三友
路由器不能用了桃李杏春风⼀家(上下联内容相似)
爆⽵声声喜庆丰收岁
梅花朵朵笑迎跃进年(上下联内容相关)
2、反对。所谓反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反。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
下联的鲜明对⽐,引⼈注⽬,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
破千年旧俗
⽴⼀代新风
红⽇消残雪,反动派同悲末路
曙光照征途,⽆产者共向未来
3、串对。串对⼜叫流⽔对。它的特点是⼀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其实两句是⼀个整体,上下联独⽴起来都没有意义,⾄少是意义不全。串对的上下联⼀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莫愁前路⽆知⼰
西出阳关多故⼈(因果关系)
除⼣刚饮祝捷酒
新年⼜看报春花(连贯关系)
正对、反对和串对,什么时候该⽤哪⼀种,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
三、练习
对联的起源1、海内存知⼰,______。
2、______,领异标新⼆⽉花。
3、桃李满天下;______。
4、英雄肝胆男⼉⾎,______。
5、春夏秋冬,四季服装皆溢彩;______,______。
答案:1、天涯若⽐邻 2、删繁就简三秋树 3、教化遍中华 4、祖国疆⼟母亲⼼ 5、东南西北,⼋⽅顾客尽开颜。
附录:
⼆、反对
反对是上下联由相反的内容所构成的对仗⽅式。正如刘勰在《⽂⼼雕龙·丽辞第三⼗五》中所云:“反对者,理殊趣合者。”⽤反义词或物象对⽴内涵相反的词语组成的楹联,正反两个⽅⾯相辅相成,彼此映衬,既对仗⼯巧,⼜能深化主题。
实例⼀、古代郎中程道州先⽣曾经在⾃⼰的药铺门⼝⾃署⼀幅楹联:
但愿⼈皆健,
何妨我独贫!
这⾥的“⼈/我”的关系是体与个⼈、患者与医⽣的关系,存在实质利益的对⽴关系;“⼈皆健/我独贫”⼜是相反的结局,⾃然形成强烈对⽐。以“但愿/何妨”领字,统领出“我”的⼼态与理想。寥寥⼏字,将怀有⾼尚医德的⼀颗⾚⼦之⼼袒露在眼前,掷地有声的⾔辞犹在⽿边轰然震响!极具感染⼒!故刘勰在《⽂⼼雕龙·丽辞第三⼗五》中有“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之评语,当然是对于能采⽤反对的情况⽽⾔的。
实例⼆、杭州岳墓的那副对联:
青⼭有幸埋忠⾻,
⽩铁⽆辜铸佞⾂!
“有幸/⽆辜”、“忠⾻/佞⾂”上下联句所展⽰的⼈物形象对⽴、表达的情感相左,含义也相反相成;并在同⼀个置景下从两个相反的⾓度切⼊,让“荣与辱、忠与奸”形成强烈对⽐,托物⽽⾔志,富有艺术感染⼒。这也是典型的反对⽅式。损失
实例三、清朝陈芳潮少年时代,曾经写下⼀副春联:
⼈因爱富常离我;
春不嫌贫⼜到家!
“因爱富/不嫌贫”、“常离我/⼜到家”态度相反、⾏为相背,上下形成强烈的对⽐,是很典型的反对⼿法。此联除了流露出愤时疾俗的情绪之外,还包含了积极⾃信的奋进精神,毕竟春天总是会到来!“春”具有象征和暗⽰的作⽤,下联奇峰突出,豪情⽴现。
海带烧肉实例四、国民党统治的某时期,曾经在城市内也征收粪⽔税。时⼈有联叹之:
⾃古未闻屎有税,
⽽今只剩屁⽆捐!
“古/今”时间对⽐(也暗含恒与变的相反含义)、“未闻/只剩”包含未知与已知的相悖⾏为,“有税/⽆捐”说明了“屎和屁”的“境遇”相反。上联直点“屎有税”是旷古奇闻,下联笔锋奇转,以唯⼀不⽤纳税的“屁”来反衬苛捐杂税之多!在极尽讽刺之下,捧腹⼤笑之余,让⼈扼腕长叹!愤怒与⽆奈的情绪回旋不散……
综上所述,反对这种对仗形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即对⽴⼜统⼀!所谓的对⽴指的是上联和下联分开来对⽐时,在主体内容上存在明确的相反事物:包含情感态度的对⽴、⾏为举⽌的相悖、⼈物形象的对⽴、结局效果的相反等等情况。让这些相反⽽⼜同时并存的事物产⽣强烈的对⽐、⽭盾和冲突⽽达到彼此映衬、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所谓的统⼀主要指的就是上下联存在共同的联接点:可以是“同⼀个⼈”对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为或观点,如:“但愿⼈皆健,何妨我独贫!”表达都是“我”的态度;也可以是“同⼀个场景”下同时存在的不同事物或同时发⽣的不同事件,如“青⼭有幸埋忠⾻,⽩铁⽆辜铸佞⾂!”场景相同;还可以是“同⼀个事件”中不同⾓⾊的不同境遇或同⼀个事件造成的不同结果,如“⾃古未闻屎有税,⽽今只剩屁⽆捐!”描述的就是同⼀个事件。诸如此类,反对对联表达的对象或被表达的对象是统⼀的。
由于⽭盾和对⽴主要都集中在针锋相对的⼀个点上,所以对联中的反对形式⼀般很难⽤在长联的撰写之中。
在欣赏或撰写对联时,要⼩⼼⼀个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联句上下没有明显反义词的就⼀定不是反对。如:“但愿⼈皆健,何妨我独贫!”这⾥并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却是典型的反对形式。反之,联
句上下存在反义词的也不⼀定就是反对。
实例五、如在这次七班命题撰写对联练习中,有联友就撰写了⼀幅颇有趣味的对联:
纵有满园诗果,
苦⽆⼀树联花。
“满园诗果/⼀树联花”⽐喻新颖形象传神。对联表达了作者虽有满腹经纶,却被⼩⼩联句所难的窘态,⾃我嘲讽,颇有幽默感。此联虽然存在“有/⽆”的反义词,但并不是反对。原因是上下的内容和含义并没有存在互相排斥的对⽴关系。“纵有/苦⽆”在这⾥是转折关系,与“虽有/却⽆”的含义是⼀致的;其次在“满园”中寻“⼀树”,上下的含义是连贯的,所以这⼀联是典型的转折串对。
实例六、如在这次七班命题撰写对联练习中,有⼀幅颇有意味的对联:
愿做梅花清傲雪,
不学芦苇荡摇风!
送你一轮明月
“愿做”与“不学”虽然是相反的态度,但表达的都是作者在⼈⽣态度中的不同选择,是两者之间选择其中⼀种,⽽不是两者并存。这也是是属于串对中的⼀种类型——选择串对,⽽不是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