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对联文化结课报告思考与建议
    对联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春联”作为我国古代社会对人们生活、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对对子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演变并不断发展。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众多题材和样式里最具代表性的。在我国,对联与“诗词之美”、“书法之美”并称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瑰宝”,已经形成了“全民都有春联”的氛围,其广泛普及和影响也是其他领域难以替代的。然而随着对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及宣传推广,我们对对联这一传统艺术也越来越感兴趣。为弘扬中华对联文化,增强学生对对联艺术知识及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鉴赏美文、创作佳作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目标与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科本身特点而开展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了解对联知识及对联创作技巧,在“走出去”学习和体验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与涵养情怀。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文具英语单词
整个探究活动和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五个突出”:重点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特点;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文学习的整体有机结合;研究成果与学习成果相互转化;学习方式与成果提高相结合。具体为:(1)知识与技能:本课通过对联鉴赏等活动学习了对联知识,丰富了对联文化内涵,为学生日后对联学习打下基础;(2)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对联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3)学习成果与学习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来促进学生对对联文化及对联艺术知识及人文素养提高;(4)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对联等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以及研究体会其创作理念或独特风格,通过学生的感悟体会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形式及欣赏水平;(5)学以致用:通过对对联这一传统艺术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及资料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传统文化的学习,即古代社会的对联知识的学习;2.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即古代对联艺术文化;3.研究对象及课题介绍;4.相关研究资料。研究资料主
要有:1.对联所代表的历史文化;2.研究对象选择的对联创作背景;3.研究方法;4.研究成果以及对对联艺术发展及影响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古代社会对对联创作与演变;2.对联理论及实践;3.对联作品的欣赏;4.古代对联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联系;5.对联经典作品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6.古代对联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联系等。研究性学习使用了大量资料和材料。所用资料主要有:1.从古诗词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对联作品;2.根据对联理论以及相关领域里的理论知识收集对联作品;3.对经典对联作品进行系统鉴赏与比较;4.搜集整理古代对联文献资料;5.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6.对不同时代的对联艺术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等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7.记录一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提出改进建议和理论研究方向等研究思路;9.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目前为止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各类刊物上。
    三、研究过程与评价
营养早餐搭配食谱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对联语篇写作、对联语篇研究以及诗歌创作,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初探”、“探究”和“交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教学总结为主体,通过教学总结,了解我国对联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现状以及对联艺术在当代传播与推广
方式。第二阶段以学生自评自改为主要形式组织学生共同撰写探究性报告和论文。第三阶段以校本研修为抓手,通过展示交流、研讨总结。通过研学互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进行发言交流,但也有少数同学存在言语不够清晰、表达不够流畅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学习提升。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则是一种反馈机制,能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积极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学生们提出问题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研究课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进取心,这也说明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研究兴趣和积极态度。
合数是什么>观书有感二首
    四、问题提出及讨论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对对联相关内容的阅读、探究、体验,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然而,由于所选内容范围有限,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中,结合教材资料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这部分内容包括:1.对联对子发展过程及演变
对联的起源
过程:如从对联起源到形成;从传统对联的特征到春联创作方法等领域等内容。2.对联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如清代中后期社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清代后期社会风俗习惯逐渐定型;清代后期主要以诗酒传情为主等内容。3.对联创作中对古代诗词文赋和对联艺术作品欣赏:如古代诗词对对子中对春联“桃符”、“梅兰竹菊”等题材;明代创作的对联对对子内容丰富多样;清代后期对联艺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发展;古代对联艺术流传至今有多位名人书法大家(如苏东坡、王安石)等。4.对联文化对不同题材作品:如清代对联作品中人物对对联、花鸟虫鱼对对联等内容为主;宋代对联作品中人物对对联、动物对对联等内容为主;现代对联作品中人物对对联主。##
    五、发展与建议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的研究及探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如: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课程实施方案等)与学生对对联文化的兴趣不高有关。我们认为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一些改变:1.由学生主导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即由单纯地把研究课题变为研究课程内容或课题任务;由对联知识学习变为对对联探究课程内容;由由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变为对对联文化历史文献学习;由单纯学术研
究转变为以学生文化知识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文化探究课程内容;由对联知识学习转变为以对联文化知识学习内容的文化探究课程内容并将此课内容与学科整合。2.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即把学生引入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与教师总结课相结合来实现学生对对联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3.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4.进一步发挥研究性学习成果与教师考核评价相结合的作用:即通过考核来促使学生对对联文化研究有更多成果与经验。
    六、结语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对联的魅力所在,也感受到对联文化的深厚底蕴。首先,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对联所蕴含的“平仄对仗”的美学观念。对联是中国人日常生活、艺术创作及诗词歌赋文化形式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次,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对联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及中华文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对“国粹”的尊重和推崇。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种形式之一,与我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厚的载体及内涵。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其对传统文化艺术逐渐产生了各种影响和
冲击,形成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的对联艺术形式和流派。对联是一种对仗严谨、对仗工整、文风典雅的文艺形式,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而深受广大人民众喜爱。作为我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联课程不仅具有“寓教于教”、“寓教于乐”等价值意义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生对对联创作、感悟和鉴赏过程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之文化魅力、传承之文化精神和发展之文化成果并产生审美联想、达到感悟创作、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目的。
方大同三人游吉他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