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年级下册人教2016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对联,让我们张开金的翅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收集整理对联轶事,积累一些名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比赛,使学生有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积累一些名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对联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网络等)和实地考察,搜集、查对联及相关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对联等),并加以分类整理。
2.教师搜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对联的手抄报、贺卡作品,编写并排练对联情景剧、对联相声,用于课堂展示。
课堂类型
综合性学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声律启蒙》歌曲视频,创设情境
1.本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声律启蒙》。
2.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诵读刚才歌词中的对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数学迷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二)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环节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收集整理对联轶事,积累一些名联,增强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本次活动,我们将按下面几个环节开展:对联常识、对联轶事、对联赏析、对联比赛、综合展示。
二、教学过程
(一)对联常识刘洪彪
1.第1小组汇报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书桃符。相传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下了一道命令,要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大臣们把写好的对句给孟昶过目,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2.第2组代表给我们汇报对联的结构及种类。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必须
有上联和下联,有的还有横批。张贴对联时,从观赏者的角度看,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对联大体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赠联、挽联、自勉联、名胜联等。
3.第3组代表给我们分享“对联的特点”。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几幅对联。诵读时,请观察并思考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词性、结构、内容平仄等方面的特点?
春联:五湖四海皆春    万水千山尽朝晖
法院实习报告婚联:花好月圆天作美    男才女貌喜成婚
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赠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挽联:著作最谨严    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    莫作空头文学家
自勉联: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名胜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初步明确对联的特点:
简约英文
①上下联字数相等, ②上下联词性相当, ③上下联结构相应, ④上下联内容相关,
⑤上下联平仄相对。
(2)请第3组代表分享“对联的特点”。灭老鼠
字数相等,是指一副对联上下联的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如果有多个分句,则分句数要相等,相对应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如: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纪念馆联)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即“实对实”、“虚对虚”。如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朱熹为白鹿书院所题
结构相应,指相对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尽可能一致,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晚年自勉励
内容相关,指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相关联。平仄相对,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王庙联
(3)理解对联的“仄起平收”。
说到平仄,我们回忆下普通话四声中,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哪些为平,哪些为仄?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为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如对联:雪过三冬春有信;风来二月柳含烟。
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传统对联的一般规矩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为“平”声,即“仄起平收”。当然也有一些流传较广的名联不完全符合这种规定的,但这都是特殊情况,不能算作是一般规律。
(二)对联轶事
有请两位学生主持人主持下边的活动。
学生在众多资料中选择两个对联轶事制作幻灯,用于课堂学生讲解交流。
1.只见南北, 没有东西
吕蒙正小时家中贫穷。有一年大年初一,吕蒙正也和别人一样,在门上贴上红纸春联,不过内容就与众不同。这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左邻右舍都聚集在一起看这副怪联。大家参详了一会,一个老学究恍然大悟地说道:有了,“二三四五”, 缺一。“六七八九”,差十。只见南北,没有东西。吕蒙正刚巧正在出来,闻言笑道:老先生看得准,我确是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众人立时心领神会,都赞吕蒙正想得妙,别出心裁。
2.周瑜妒孔明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三)对联赏析
全班3个组各选取了1幅优秀的对联制作成幻灯,课堂分享。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特别具有诗情画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雨对家国,读书声对天下事,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山水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有眼前景想到百姓的忧乐,触景生情,抒发爱国情怀。
3.亭台不落匡山后    杖策曾经工部来——陈子昂“古读书台”楹联
这是遂宁射洪金华山陈子昂的“古读书台”的楹联,上联意思是此台足与诗仙李白少年时在江油读书的匡山媲美;下联记述诗圣杜甫拄着手杖前来凭吊陈子昂的史实。用李白和杜甫来赞述读书台,足见后人对陈子昂评价之高。
(四)对联比赛
本次竞赛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个环节。必答题,每小组3道题,总共9道题,每题5分。抢答题,总共10题,每题2分,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2分。
各组比赛最终总分由高到低形成3个名次,小组组分依次加10分、9分、8分。
对联的起源
1.必答题,每小组共3道题,每题5分。
(1)对一对
辞旧岁  (        )
蜂采蜜  (        )
行千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