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端午节有关的五言诗句
关于端午节诗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屈原等相关历史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端午节的起源始于中国战国时期,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挂菖蒲、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而与端午节有关的五言诗句,也成为了表达节日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百年好合粽自香”(唐代杜牧《端履节感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于端午节期间的作品,杜牧将汉阳树和鹦鹉洲作为背景描述,表现出了大自然在端午节这个时刻中的美好,既有满足而又赞美节日。诗中最后一句“百年好合粽自香”则将粽子这种食品与美好的愿望联系在了一起,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年一度端阳时”(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品,描述了春江水源流淼淼,打破了端午节流行的民间传说 “冷水忌蜥蜴,暖水先知鸭” 的一派。将春江水与鹤鸟、桃花等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敬,同时也点燃了人们对端午节的期望和热情。
3. “粽飞龙门春水广,花落楼台丝雨香。——江南贡品腊前饮”(唐代杜牧《端履节过南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在端午节来到南庄时写下的作品,描绘了当时南庄的美景和金陵百味。文中“粽飞龙门”描写了南庄各种美食的奇妙味道,而“花落楼台丝雨香”则表达了南方春夏之时的独特美感,呈现了非常有南方特的端午节文化。
4. “蛀藤香尽,似晤天台之鸟鸣;衆鳖无栖,洒涟岸泊舶无行。”(明代吴伟业《微吟·端宗》)
这首五言诗是明代诗人吴伟业的作品,诗中运用了非常独特的意境描写方法。"蛀藤香尽",便是指捎带了粽子香气的藤叶在端午节全部脱落,饮食节俗消失。"似误天台之鸟鸣",就将著名古迹中的鸟儿之声作了比较。"衆鳖无栖",是指龙舟中驯龟已全部被释放。"洒涟岸泊舶无行"则暗示端午祈祷平安节日和航行安全之情境。整首诗虽然言简意赅,但笔墨细腻,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5. “湖海战龙爆画屏,吴王路遮玉女秋。——钗头凤鸟嗟若失,都护竹枝当户烧。”(唐代张籍《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篇五言诗是唐代张籍的作品,表现端午节在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战争和纪念节日。古原草原是唐代战争的重要地点之一,诗中“湖海战龙"是指描绘古原战场战争场面的画屏,用端午节的军事活动来表达草原自然风光的和谐并向战争致以哀悼,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而“钗头凤鸟嗟若失,都护竹枝当户烧”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纷争中唯一可能的打破疆界、化解恩怨和冲突的理想状态。
总之,五言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之一,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上的使用被古今诗人广泛采用。这些五言诗作品以文雅深刻,富有典故,诗人的意境及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而这种与端午节有关的五言诗,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更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现代诗人也在传统之中作出创新,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带动人们对端午节文化的关注,设置社会氛围,提高文化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