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检测(五)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阅读提升(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
阴兴
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
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2.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至二十而博通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仓隙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是故期于有成,不同所由;论于大体,不守小节。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感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进及睢阳,复说丹。丹不听,遂进及无盐,与赤眉战死。衍乃亡命河东。
更始二年,遗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
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汗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捍卫并土。
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是为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后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冯衍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B.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C.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D.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是《诗经》在先秦时期的称呼,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掾是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称呼还有掾曹、掾吏等。
C.建武,文中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外戚,也叫“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及女儿出嫁后的姻亲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衍博览书,拒绝出仕。冯衍小时候就显露了奇特的才能,到了二十岁时已是博览书了,王莽当政时,冯衍推辞了很多朝廷大臣的举荐。
B.冯衍劝谏无果,只得逃亡。廉丹在接到王莽的命令后,并未听从冯衍的劝阻,反而一意孤行,最终在和赤眉军作战时身亡,冯衍就逃亡到河东。
C.冯衍献计鲍永,受到任用。冯衍借鲍永到北方吏民之机向鲍永献计,鲍永本来就器重冯衍,于是就任命冯衍担任立汗将军,兼任狼孟县长。
D.冯衍备受排挤,觐见受阻。冯衍受到皇帝的召见,司空长史令孤略担心冯衍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就唆使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阻止了冯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5分)
(2)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9分)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钱 起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薜萝垂。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篱
[注] ①此诗作于钱起在大历年间为朝官计,此时诗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青琐:指宫廷。③缨冕:仕宦的代称。④接篱:古代的一种头巾。《晋书·山简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因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诗题中的“酬杨补阙见过”,意为诗人感谢杨补阙拜访自己而作诗相答。
B.首联上句点明春日时分,下句泛写山景,营造出清幽、温馨、恬淡的意境。
C.颔联与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全诗语言清新浅远,自然脱俗,有王维之风。
9.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对人的改变作用是不可逆的,正如烤木做轮后“________,_______”一样。
(2)《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描写飞来峰的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2019年4月10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人类有史以来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________,长久以来“活在传说中”的黑洞终于显露真容。尽管在《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中,我们曾多次领略黑洞的瑰丽,但那只是导演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人们对于黑洞认识分歧较多,_______。现在使用特殊的天文望远镜,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人类终于能窥见黑洞的真容,宇宙神秘的面纱在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正一层层地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