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幼时患病,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为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了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海伦·凯勒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海伦·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她又访问了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们。1964年海伦·凯勒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一位出的演说家。海伦凯乐
海伦凯勒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着拼博到底的勇气;有着惊人的意志;还有那为盲人福利奉献一生的理想。虽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可是她却有向命运之神挑战的决心!失去视力的她虽然不能感受雨后彩虹的缤纷,也无法欣赏皎洁明月的清辉,她无法用自已的双眼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但是她却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海伦自幼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望,那就要建立一个盲人基金会。考取大学后,她就一直在为创造基金会奔波,在她的生命里最美好就是助人。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没有她惊人的意志,没有她那美好的憧憬。在我身上,更多的是独生子女的缺点:脆弱,怕累,
碰到困难总想躲避。
读了《海伦凯勒自传》我完全进入了她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个人,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向海伦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的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对海伦很合适。
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却像孪生妹,永远在生活的舞台上相伴共生。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头疼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快乐的音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得了什么。当然求知是辛苦的,但我们把心血得来的知识用在建设祖国的大业上,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岂不是非常快。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一位出的演说家。
海伦凯勒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着拼博到底的勇气;有着惊人的意志;还有那为盲人福利奉献一生的理想。虽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可是她却有向命运之神挑战的决心!失去视力的她虽然不能感受雨后彩虹的缤纷,也无法欣赏皎洁明月的清辉,她无法用自已的双眼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但是她却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海伦自幼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望,那就要建立一个盲人基金会。考取大学后,她就一直在为创造基金会奔波,在她的生命里最美好就是助人。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没有她惊人的意志,没有她那美好的憧憬。在我身上,更多的是独生子女的缺点:脆弱,怕累,
碰到困难总想躲避。
读了《海伦凯勒自传》我完全进入了她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个人,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向海伦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的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对海伦很合适。
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却像孪生妹,永远在生活的舞台上相伴共生。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头疼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快乐的音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
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得了什么。当然求知是辛苦的,但我们把心血得来的知识用在建设祖国的大业上,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岂不是非常快。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的嘴
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
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猩红热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