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解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1)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爽风夜露沾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幽静逸的画面。
2)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吧,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析译文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
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②湿:衣服沾湿。③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④归艇(tǐng):归来的小舟。⑤明河:即银河。⑥斗:指北斗星。⑦多事:这里指国家多难。⑧起舞闻鸡:晋代祖狄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起舞。晋元帝时,祖狄自请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立誓说,不靖中原而复渡者,有如此江。事见《晋书·祖狄传》。这里借用来抒发作者不能实现北伐中原的爱国抱负而感到愁苦的心情。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是宋朝诗人张元千的一首词。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
    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 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
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社会的急剧变 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但是,“诸君尚守和 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
    张元干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 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 “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 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 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 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 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 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干“长于悲愤”的词风。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16山东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答案】小令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朔风吹老梅花片”,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 “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心情无比畅快豪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碇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
分难辨,活脱脱是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二字加以解说。
关于水的现代诗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
人只能从。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才是真”——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那无言的诗美。
,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并不是诗人的,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实在不是随意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现代诗的》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才是真”——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并不是诗人的,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
2C 解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3A 解析:《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从最后一段可知,文理能通
、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
答题建模:1、阅读第一遍,必须边读边画,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中心句、段首句、理性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句子;2、阅读题干,确定阅读材料区间;3、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4、命题人特意在中心句、理性句设题,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大部分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