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及家长一定明确相关问题并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自己在这场几百万人的博弈中取得胜利。
  (一)正确估分
  在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后,大家可以去看参考答案。在最短的时间内预估出自己的成绩。尽管你看到的答案因为版本不同,可能有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几乎可以预算出自己的成绩。这个时候,做一定预估,你心理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二)提前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
  预估分数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面积搜索数据。不要只看最近一两年的数据,你可以参考最近五年的数据,做分析,预测今年分数的大致走向。这个事情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当你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应该开始了。
  (三)明确各项重要的时间节点
  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阅卷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长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明确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四)有意向的学校,可以先去参观
  参考一些数据后,确定几所学校感兴趣学校,但无法取舍,实在不知道该报哪一所,这时你可以选择先去学校参观。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学都还没有放暑假,你可以提前去感受一下,是不是符合你的心理预期。
  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是对成绩的最后一次峰回路转。你周围可能有很多学学长,他们经历过志愿填报,但是每个人告诉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不同的学科,你获得的反馈不同。为此,我们可以听学学长的建议,更多地还应该是理性分析,用数据来支持你的分析和判断。当然,在分析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家人的想法等。
  (五)对工具用对方法
  志愿填报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信息量大而复杂,准备时间短,更加需要考生和家长用对方法,对工具,解决志愿填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志愿选择。
  一是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公办还是民办)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二是查询目标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院校历年录取分数(或线上分数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历年录取情况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考生们可以通过查询院校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六)熟悉文件了解专业
  当地招生规定院校情况及录取规则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作为考生,
熟悉了解这些规定以及省高招办组织编发的一些相关资料,是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的必备准备工作。
  熟悉完规定后,就要对自己所倾向选择的专业院校,做个详细的了解。
  一是了解院校各学科的具体情况,是否为本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二是清楚去年在本省的招生院校各专业的计划数,近几年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分最低分平均分;
  三是了解目前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同时对未来各专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四是相关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规避限报专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是明确自己的强项科目和稍弱的科目,考虑相关科目成绩;
  六是专业收费情况。
  (七)综合考虑慎重填报
  在做好上述准备后,就该填报志愿了。在填报过程中,要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先要选好第一志愿院校,不管哪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注意其他志愿院校,在第一志愿院校没有录取时,其他志愿院校就非常重要了;
  再次是积极慎重填好服从调剂栏,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最后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即家庭状况自身情况经济条件不同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对区域进行选择等。
  选择向导
  在上述准备都做好之后,我们又面临着一个问题:同等条件下,该选择学校优先,还是城市优先?或者是选择专业优先呢?
  家长和考生可按以下类型
  设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理想志愿。
  1志向优先型:
  高考志愿是考生志向与意愿的体现,由于考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志向。有明确志向的考生,期望所选志愿尽量能发挥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以及潜能,以利将来的发展。志向优先型考生实际已经确定了职业目标,决心在某个专业领域深造发展,专业方向已定,只依据本人分数高低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院校。
  2就业优先型:
  对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把将来就业作为填报志愿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立足4年学有所成后就业是首选因素。为保证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应尽可能选择未来几年后就业相对好的专业类,多数高校的特专业就业比较容易,特别是有行业背景的特院校的优势专业,社会认同度高,就业和薪酬不错。至于院校档次,要依据自己的分数作出适当调整,是所报几个专业能被录取为佳。
  3深造优先型:
  对于部分高分考生而言,上大学只是打基础,考研乃至出国深造是目的。填报志愿应尽可
能选择设有研究生院的名校,这种高校学科专业比较齐全,多数专业设有博士点,有些还是国家重点学科。综合性大学基础学科类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考研竞争力不强,出国深造也容易被接收,可选择理科或工科偏理的专业。
  4录取优先型:
  对省控线边缘分数偏低的考生,以保证能够录取为目的。这类考生应该选择往年刚过线就录取的院校或计划未满额的院校。至于其他因素如:地域院校档次专业冷热等能满足多少算多少。在保证录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理想专业。
  5兼顾综合型:
  部分过重点线20分左右的考生,各方面因素都要兼顾。这部分考生应对拟报院校的专业实力往年录取分数变化了解透彻,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差及其他有利因素,可选择一些有实力的相对冷门院校,或选择地域偏僻档次较高的院校,运用填报志愿技巧,挑选适合自身特性的较好院校及专业。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重中之重。谁都希望自己寒窗苦读12年考
来的分数,一分也别“浪费”!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五看五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掌握好正确的填报方法对考生顺利牵手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极其重要。
  近年来,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普通文理类专业都开始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难度,提高了录取率和志愿满意度。
  那么在平行志愿背景下,如何打好高考最后一战,更好地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做好“五看五”对高考志愿填报大有裨益。
  一看分数,定位
  对高考录取来说,成绩依然是“硬道理”。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报考什么样的专业,首先还是得看考生的考试成绩。
  目前,大多数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省份都采取考后“知分知位知线”(知道高考成绩位次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加上许多高校也公开每年的录取分数对应的考生位次等信息,这些信息成为很多大学录取的价值标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考生和家长就可以根据成绩及位次对院校进行初筛,重点关注初选出来的院校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录取层次同考生分数相差甚远的学校大可不必关注。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编辑出版的《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导》一书中,数据统计部分对在甘招生院校近三年的录取情况做了公布,主要包括录取数征集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低分位次平均分线差值均值,其中最低分位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2023年甘肃理科考生李某考试成绩为590分,排名3851名,那就要三年来录取位次在3800名左右的学校,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此时再结合平均分线差值均值,在3800名上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确保有“冲”有“稳”有“保”的学校,当然适当选择录取名次低于自己成绩名次的院校,可提高录取几率。
  二看地方,学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高校。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区域不平衡性。
文史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