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参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观后感字 篇1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梦寐的天堂,可事实上那天堂只属于上帝;神秘的爱琴海是人们渴望的地方,可事实上那童话也只是童话;颐和园的过往使人们追忆而神往,可追忆过后那还是残缺;北京的故宫金碧辉煌,可无论怎样终不是我们心灵的居所。
    但,有个地方,虽不如天堂明亮,亦不让人渴望和神往,也不金碧辉煌,但足让我们到心灵的居所。他没有巴黎圣母院那般让我们仿佛浸没在海水中的窒息感,亦不如爱琴海那般让人想呐喊、想跳跃。他平静却不死气沉沉,他庄严却又不失朝气,他有自己的韵味。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可他的气息还是吸引着太多太多的人。他,我的学校,一个可爱的学校——淄博第六中学。
    年的'岁月,让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由光被中学到成为工厂接管的学校,再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蹉跎,他已从当时老师所期盼的“光被四表,润泽千秋”的光被成为了现在桃李芬芳,
香飘天下的六中。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那时的十年内乱,是他的低谷,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学校消失、瓦解,而在那些将要瓦解的学校中,他挺了过来,度过了一劫,但那次的平安并不是好运,不是偶然,那是一所学校所仅剩的老师共同的努力与坚持,那是必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现在的惠泽百代,才俊辈出,才有了现在他钢铁般坚强的外表和一颗柔软的心。那十年,真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岁的他,从当时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高中;岁的他,从小济美楼变成了高高的教学楼;岁的他,教化万千学生,使他们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不同时代的优秀学生们拥抱着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为社会奉献。李振生在穗偃中到了破解世界难题的钥匙,而他曾是一个六中学子,也只是众六中学子中的一员罢了。除他外,亦还有很多很多,可他们的目标却都有一个“弦扬商博文化,传承鲁商精神。”老人们常说:“人不能忘本。”而他们真正明白并学习这句话,亦是在六中。是六中不仅教授他们知识,亦美化他们心灵。让他们不至于空有一身本领,亦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
    年了,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时间过得真快,年中,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带着青涩走进校园,
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彩俊风华舞青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雄鹰展翅,高飞万里。年来,他继往开来,吐故纳新,一层层攀登,一步步创造辉煌,一步步有辉煌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过去已成为过去,过去已永远静止不动,时间也不会止步不前,此情只可成追忆,他未来的美好还要我们去追寻。
    年的包璞守贞,奋斗超,年的卓识远见,独立潮头,他用百年的沧桑岁月,描画了百年的辉煌篇章。
    这个学校,是我们的学校!
参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观后感字 篇2
    校史馆内的一张张毕业照,一本本校友录,一份份纪念品,记载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辉煌历程,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发奋图强。——题记
    在齐国故都淄博市,有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理念卓越、人才挚出、文明齐鲁大地的百年名校——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
    校园内历经百载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兴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浓缩和凝固,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一百年前的“济美楼”是星汉灿烂、人才荟萃的象征,现在已经建成了李振声院士馆和艺术馆。一百岁的长廊建筑被辟为学校的校史馆,诉说着学校和民族的荣辱兴衰。
    六中的校史馆记录了学校百年的成长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杰出的.校友李振声院士馆,形象的展示了李振声院士严谨的科学精神、辉煌的科学成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博大的人文情怀。
    百年老校一步步走来,对“一”有着特殊的情感。校友李振声院士,为解决人口德国的吃饭问题勤奋钻研几十年,荣获年度全国最高科技奖。他“弄一粒小麦,殚精竭虑,成就当代后稷;捐百万大奖,虚怀若谷,自称农民儿子”的高尚情怀,成为淄博六中精神践行者的杰出代表,也用实际行动深刻的诠释了淄博六中“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学校精神。
    让我们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奋发向上。今天我们以淄博六中为骄傲,三年后六中将以我们而自豪!
参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观后感字 篇3
    踏着清晨仍带有潮湿气息的空气,班主任带领我们穿过灿亮的日光,来到校史馆屋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同学们各个庄重严肃,准备着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的砖砌墙身,其间点缀块脱落的白石灰,质朴的美感渗入心田,馆身弥漫开来一层古老的书卷气息。透过窗棂,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学生们凝视老师的坚定眼神,像听到穿越而来的书声琅琅。画面定格与此时周围葳蕤的草木交相辉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学堂黑白画面时期。我们小心迈上台阶,踏上颜比砖红略深的木地板,它开始吱呀吱呀唱起时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颂歌。
    “光被四表,润泽千秋”,入眼的八个大字气势恢宏着冲进视网膜,却不突兀,年的传承足以担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们的耄耋之年,颤颤巍巍经过六中门前,望着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六中人仍会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个大字,雄浑磅礴,热血沸腾。像酒一样,越是陈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积淀令得六中的校园满溢着学问的味道,有些涩,却回味无穷。当年的李振声院士走过的路,看过的.景,此时尽在我们脚下,眼中。感受着他勤于自勉,精研细磨的学者态度,回想着掷地有声的“谁说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满怀着身为六中学子的自豪,我开始听讲解员我们的学长学们的慷慨激昂,看校史文物的风云变幻,用心聆听这个睿智老者细细悠悠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兴衰荣辱。
    书法家舒同先生说:“你们是完全中学,也是钢铁中学”。不错,百年历程,岂会一路无阻,顺行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尽管我不曾经历,却仍能想象出那时黑暗的云,昏暗的天,还有那些心灵流离的学者。但是,我们是钢铁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人。那时的六中学子知道,教育的发展本应方兴未艾,于是,六中人执著着,坚定着,用涅而不缁的行动和心志诠释着六中的百年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他们的刚正不阿,他们的对精神家园的坚守,感动了一代一代六中人,并将继续被我们发扬光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尽管我们六中经历的诸多艰难困苦,仍涌现出一批以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都有归功于六中始终恪守着的“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现在的六中,早已成为了德育为先,文体兼美的重点中学,秉持着“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六中精神,辛勤培育着祖国未来的栋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踏进六中大门,成为六中学习一员起,我便深深折服于六中的伟大。